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 2024-04-10 )

索取号: 0024204128/2024-00030 发布机构: 上海市民政局
文件编号: 沪未保委〔2024〕1 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扎实推进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现将《202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2024年4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

 

2024年,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完善保护措施,提升保护质量,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紧盯重点环节,筑牢保护屏障

一是压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开展家庭教育立法调研,推进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建设“上海家长学校”平台,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教师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培训。推进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指导站点建设,设立“心家园”社区家庭教育公益咨询点。加大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力度,固化评估机制。完善检察机关监督制度,构建督促监护令与家庭教育指导衔接机制。

二是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召开成果展示会,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教学大比武、教师大培训。运用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机制,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扣好法治启蒙“第一粒扣子”。加快制定《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在实践育人中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是强化心理健康关爱措施。实施2024年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项目,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依托“上海市教师教育平台”开设心理通识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风险识别能力。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市、区两级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综合性医疗机构心理/精神科和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心理/精神科门诊建设。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与辖区幼儿园、中小学签约结对,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合力开展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做好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和实际照料人的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二、聚焦特殊群体,织密保障网络

一是提升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推进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依托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搭建公益活动平台,丰富特殊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提供支持服务”项目。推动全市300间“追光小屋”改造实施落地,改善困境未成年人居住学习环境。探索在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中,针对祖辈照料等特殊儿童开设专门课程,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增强科学育儿能力。建立儿童主任定期走访特殊儿童工作制度。打造“救助+慈善+儿童”公益慈善项目。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和“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实际照料人在本地就业创业。加强本市流动儿童、城镇留守儿童现状及保障情况调研和排摸,聚焦随养老护理员来沪生活未成年人子女,实施“守‘沪’童心”关爱服务项目。

二是推进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研制《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整合资源探索构建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模式,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本市儿童保健项目,2024年实现本市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分别达到50%、30%、60%以上。结合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相关科学知识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提高对儿童孤独症疾病特征的认识。研究完善孤独症儿童入学评估机制,推进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聚焦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入、就业等需求,完善支持政策,开发职业体验、岗位实践、就业锻炼等社会适应性公益慈善项目。将孤独症儿童纳入社区重点关爱对象。实施“启航星光”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三是加强涉案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度。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出台涉未成年人执法系列指引,构建阳光警务机制下涉未成年人执法办案体系。加大未成年人涉黄案件中组织者、引诱者、教唆者、胁迫者、获利者打击力度,斩断利益链条。规范落实性侵害案件请示报告及量刑建议备案工作。探索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案监督保护机制。总结提炼办案、监督“1+N”履职等经验做法,规范案件办理。加强审判监督指导,打造精品案例,发布典型案例,确保重大敏感案件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健全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与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措施的衔接机制。深化专门教育改革发展,研制专门教育研究与评估五年工作规划等规范性文件。

三、完善工作体系,优化成长环境

一是加快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前瞻性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导则》。出台《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指引》。开展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2024年度)评选工作。推动研制《上海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引导和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开展儿童参与优秀案例征集和宣传推广活动。推动“1米高度”儿童视角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推进各类场所适儿化改造,落实“一江一河”儿童友好建设项目。拓展社区儿童友好活动空间设施载体,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显示度高、感受度强的项目。

二是不断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科教文卫体等儿童公共服务融入和彰显儿童优先理念,把更多儿童公共服务项目下沉社区,为社区提供分龄式、菜单式服务供给。制定更加优惠的未成年人门票政策。探索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青少年校外阵地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出更多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项目。推动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丰富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在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创建标准。开办不少于500个爱心暑托班、100个爱心寒托班。

三是紧紧守牢清朗网络空间。宣传贯彻落实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和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紧盯重点环节和领域,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一类一策”“一站一策”原则,管住管好属地未成年人广泛使用的重点网站平台,及时发现处置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以及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的网络犯罪。聚焦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实施防沉迷系统等限制及保护措施。探索研究网络文化产品分级机制,督促堵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漏洞。推动上海广播电视媒体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作各类节目,引导鼓励相关频道制作、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质内容。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建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设施载体。深入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落实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全年新增不少于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额,不少于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推动社区托育“宝宝屋”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照护服务,推动各科学育儿指导站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指导服务。制度化推动街镇未保工作站提质增能。高质量推进市儿童福利院落实“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建设试点”任务。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确保困境儿童应急保护、临时监护及长期照料落实到位。

二是打造高素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进一步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完成200名儿童福利社工培训,支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大对表现突出儿童福利社工和典型案例宣传力度。优化未检咨询专家、专业办案团队、人才库、青年沙龙梯队建设,建立检察业务专家、业务竞赛标兵能手“一对一”带教制度,强化优秀团队、个人培树,打造全国领先、专业精进、梯次清晰的未检人才队伍。

三是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中小学生关爱系统”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动态掌握未成年人康复评估和训练情况,提升康复训练质效。优化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与市大数据中心平台、一网通办平台和“社区云”的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各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信息共享交换,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形成部门合力。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