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履行使命 紧扣民心厚植民生 扎实推进特大型城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9-08-02 )

作者: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勤皓

民政是“为民之政”,民政工作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履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职能部门。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上海民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为民爱民,突出使命担当,把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位,更好地履行新时代民政职责。

增强政治能力

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政治站位

“政治性”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属性。政治能力和政治站位,是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通过主题教育,民政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发挥好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桥梁作用,为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民政工作是加强政权建设、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具有显著的政治属性。一要切实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对民政、民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务必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政治底色。二要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民政是最能反映党的宗旨性质,最能体现党的初心使命的部门,事关人心向背、执政基础和国家兴亡。始终坚持并提高民政工作的政治站位,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宗旨性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思考和谋划民政工作。

不断加强民政系统党的建设。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重点抓好民政系统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抓好作风建设。充分理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含义,党员干部要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二是抓好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抓落实、干事业和谋创新的能力。将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实际,关键是学会聚焦,要有支点、有定力,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三是抓好队伍建设。健全民政人才培养体系,抓好民政队伍专业性,提升专业权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以人民为中心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

“人民性”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属性。坚守民政的初心和使命,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民政为民服务的底色。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以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群众需求为原则,围绕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

聚焦脱贫攻坚,着力夯实托底保障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了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为上海全面建成更高层次小康社会夯实了托底保障网。上海将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织牢织密救助保障网。以贯彻实施《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规范性,确保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不为灾害所急、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扰。强化精准救助,实施精准帮扶,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研究力度,缓解困难家庭困难。

聚焦特殊群体,不断推进福利保障体系。上海将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围绕民政部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符合上海特点的超大型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生活。通过全面实施《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聚焦“增量”“增能”“增效”的目标,让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均衡、优质,实现大城市养老的“上海答卷”和“上海模式”。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广社区“民生顾问”制度,出台全市养老床位轮候制度,进一步统筹协调养老服务资源。同时,坚持以儿童和残疾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其合法权益,增强他们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开展民政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中去,学会换位思考,聚焦百姓期盼,从基层着手,从基础抓起,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把基层建设好了,整个国家的治理才能够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够把党和国家的根基扎牢,把国体国运扎牢。基层情况千差万别,群众诉求也多种多样,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注重细微,注重成效。牢牢抓住基层政权建设不放松,夯实民政事业发展的基层基础,强化平台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引导公共话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海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要求,不断提高上海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勇于担当新时代的使命

“时代性”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海民政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发挥好上海民政工作在全国民政工作发展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作用,勇于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

一是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谋划好民政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二是加强系统性建设。注重民政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和系统化推进,丰富和完善民政工作的“四梁八柱”。将群众关注的各类问题进行制度性思考,通过民政系统化建设,做好制度积累,让老百姓从稳定的制度中看到预期。三是坚持法治化引领。坚持对发展的经验和创新的成果,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总结固化,以崭新的法治理念、开放的法治思维、优良的法治素养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四是实施标准化引导。上海民政将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吸纳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全面形成可持续民政标准体系,依靠标准化来落实和改善工作质量、防范民政工作风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事业发展能级。五是加强资源统筹。一方面,充分发挥民政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制定标准,反馈需求,实现公共政策和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强化民政牵头的平台机制,有效推动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对接,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需求的充分满足。六是确保落到实处。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给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上海民政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齐,始终将人民情怀作为精神旗帜,将为民爱民作为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民生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