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53号提案的答复情况
(2024-05-31 )

标题:关于全面提升本市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能级的提案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委员在提案中提出,随着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老年认知障碍照护资源愈发紧张,提出要建立全流程认知障碍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培养认知障碍专业照护队伍,以及金融赋能专业机构发展等建议。

众所周知,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随着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发展,老年认知障碍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上海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重点着眼于机构照护和社区干预。2018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建设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照护床位,此后每年将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予以推进。2019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探索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截至2023年底,本市已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2万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已实现街镇全覆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认知到认知障碍专业服务的重要性,在强化设施增量、标准建设和专业人员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结合委员的建议和我们的工作,就委员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以下答复。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全流程认知障碍专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一是打造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体系。提案中提出要建立“科普宣传—风险筛查—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全流程认知障碍专业服务体系。这与我们当前在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的工作实践是一致的。2019年9月21日,上海启动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和平台建设,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在社区的专业照护服务体系。在科普宣传引导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在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知识普及,消除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病耻感、恐惧感和无助感,让有认知障碍早期症状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寻求社区专业干预。在风险测评方面,市民政局开发了简易测评工具,在社区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风险测评,摸清底数。每年每街镇开展风险测评的对象不少于2000名,部分街道在辖区内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人群风险测评。在早期干预方面,对有认知障碍风险的老年人进行分层分类干预训练,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生活习惯和兴趣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在家庭支持方面,依托主题沙龙、家属分享会、照料培训等方式,帮助家庭照料者掌握老年认知障碍的照护理念和基础知识,并提供心理慰藉和喘息服务,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在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方面,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立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区长效支持机制。

二是强化标准建设。委员在提案中提出要制定专业照护标准,打造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优质化服务,提升认知障碍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能力。市民政局结合本市近年来认知障碍照护实践经验和阶段成果,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和《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指南》,两项标准分别于2023年4月和9月发布。其中,《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从空间布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为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提出了规范指导。《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围绕服务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三个维度,为全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提供遵循。此外,市民政局正牵头起草国家标准《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规范》,对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服务体系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服务标准,为全国层面应对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问题和完善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服务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二)关于打造示范性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机构

正如委员所提到的,要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近年来,我们在养老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内,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照护能力。本市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建设初期就立足标准化、专业化,2018年3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民福发〔2018〕11号),明确养老机构内设置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选址要求、配置标准、服务要求及扶持政策等,鼓励养老机构改造设置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23年,随着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的发布,进一步加强了对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规范管理。此外,委员提出的增设认知障碍专业照护型社区日间照护中心的建议与我们下一步深化社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考虑不谋而合。接下来,我们准备在全市范围内发展一批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机构,为失能、认识障碍、高龄等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保障认知障碍老年人服务需求在机构、社区和居家等不同养老服务场景下的有效转介。

(三)关于认知障碍专业照护人员的培养

提案中提出要推动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服务人员的培养,通过与院校合作培养,增加认知症照护人员数量,打造认知障碍专业照护队伍,这一想法也是我们当前推进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中的重点。为推动培养认知障碍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帮助护理员应对认知障碍照护过程中的难题,2023年7月,市民政局与市开放大学合作举办了首批认知障碍照护专项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16个区及市属机构的40名一线认知障碍照护员参加了该次培训。培训立足认知障碍照护工作的实际需求,以满足一线照护工作者、认知障碍专区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升要求为目标,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训练,融合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照护体系与国内实践经验,切实满足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入住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老年人的照护质量。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养老护理认知障碍照护专项提升培训工作,一是加大认知障碍照护理论相关培训,为护理员梳理认知障碍的服务理念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二是突出个案照护计划和实施培训,通过案例训练,锻炼护理员的方案计划制定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三是做好认知障碍照护设施设备使用指导,帮助护理员更好地掌握认知障碍照护技巧;四是增加培训频次和覆盖范围,一方面鼓励各区结合自身情况与第三方合作开展区级认知障碍照护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市级培训供给,为护理员提供更多参加培训获得证书的机会。至今年年底,本市计划实现认知障碍照护单元的护理员培训全覆盖,之后逐步扩大到社区专业性日托机构。

此外,委员提到了要开展养老护理员中高级工培训。在提升养老护理员等级技能方面,市民政局将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纳入《市委民心工程为老服务便捷可及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予以强力推进,每年完成1万名以上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培训并明确三年内新培养1万名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养老护理员。2023年末,市民政局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分层分类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编制统一的教材,推进养老护理员持续更新知识与技能。同时,市人社局通过指导各区积极扶持优质培训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积极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全市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1.48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26万人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0.89万本。目前全市养老护理员持等级证比例达到79%,其中,中高级占14%,未来我们将持续用力。

(四)关于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支持养老机构发展

提案中提出要通过金融赋能的手段,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支持专业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本市于2020年和2022年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本市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提升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能力,鼓励和加强银行、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资等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和投资力度,推动金融更好支持本市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发展。2022年10月,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开展“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实施方案》,会同市融资担保中心合作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总额度5亿元,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担保。2023年9月,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落实本市养老机构政策性融资贴费贴息有关事项的通知》。截至2024年1月底,共有65家机构申请贷款,有15家机构获得放款,共计4515万元;12家机构获得贴费,补贴资金共计15万元。

此外,市委金融办从多方面开展对养老企业的融资支持。一是加大对养老企业信贷投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风险分担作用,为养老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二是支持养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截至2023年末,共有38家养老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及展示,累计获得融资2.89亿元。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为养老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末,本市共有76只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资产规模356.22亿元,服务客户144万户,全国占比分别为35%、47%、5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民政部门注重多普及、早发现、早预防,注重机构社区居家协调发展,注重非药物干预和照护环境营造的工作理念出发,通过完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标准、打造专业型认知障碍照护机构和专业认知障碍照护人才队伍,深化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