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978号提案的答复情况 ( 2024-05-31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关于打通数字经济下适老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提案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委员对老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手机应用程序面临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缺少服务人员队伍”、“难以及时有效精准为老年人提供数字化服务中的帮助”及“需要对老年人群体进行识别和管理,进行一户一卡管理”三个精准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为答复好提案,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也积极给予了会办意见。委员的建议,有些我们正在积极开展试点,有些将吸收采纳列入下一步工作考虑。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是在街道搭建数字化服务小站。结合各街道老年人总体规模,建议由街道组织大学生、高中生、以及社会志愿者等建立数字化服务小站及业余服务队伍,为周边老年人及时提供数字化服务中的协助和帮助。
目前,全市以街道、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居民活动室、党群中心,电信、联通、移动部分营业厅,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网点、部分图书馆等实体阵地共建为工作抓手和服务触手,汇聚数字应用、数字设备、数字重点群体提升等服务资源,推进线下弥合数字鸿沟的数字伙伴计划“微站点”阵地建设,以组织志愿者定点定时答疑帮办的形式,解决空间周边老年群体关于智能手机操作困难、数字化政务/商业服务获取困难、数字生活场景中的理解困难等应急问题,方便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随问随答,享受“家门口”的服务。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总计动员号召17家单位参与共建工作,累计建设“数字伙伴计划·微站点”空间服务阵地197个,数字公话亭300个,上述微站点详细情况均可在“数字伙伴计划”公众号上查询。
此外,在组建助学志愿者队伍基础上,以社区学院志愿者工作站为核心,以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优秀助学志愿者为骨干,各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不断扩大老年智慧助学团队,鼓励区域内大学生、企业员工、共青团员、各类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助学活动,让数字助老走入社区。依托中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3公里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圈”,鼓励高中生帮助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手机、网络等数字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志愿服务总队作用,和市精神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共同指导高校,按需求定期发布数字化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并组织招募学生志愿者,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周边街道、社区老人解决数字化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如,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走进奉贤区相关街道社区,为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操作方法,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互联网时代;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定期进社区,以新带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讲师队伍下沉全域,就近满足老年群体数字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融入数字生活,扩大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在地显示度,不断提升老年智慧教育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告别“数字失能”,共享数智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的建议,继续拓展数字伙伴计划“微站点”数量及服务范围,扩充志愿服务队伍,为周边老年人及时提供数字化服务中的协助和帮助。
二是建立数字化分户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养老科技在社区的推广奠定基础。
近年来,本市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一网通办改革要求和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在政务办事、交通出行、就医买药、特殊老年人关心关爱等方面,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023年4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委政法委、文明办、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房屋管理局、卫健委、医保局等11个部门印发《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对特殊关爱老年人建议分级分类的探访关爱档案,明确探访关爱目标和要求。文件印发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排摸特殊困难老年对象,组建关爱力量,落实每周不少于2次的探访关爱服务,及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潮期间,加大探访关爱力度,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2023年,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约34万人,关爱力量约4万人。2024年以来,市民政局加大对各区探访关爱的督导,重点督导各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相关文件落实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对文件内容及操作口径的了解程度;“名单库”的建立情况和准确程度;探访关爱服务的方式、频次以及服务记录的情况;关爱力量的组建情况;探访关爱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创新举措,将探访关爱制度落实落细。
此外,2021年,本市开始试点推进“为老服务一键通”生活数字化转型场景。老年人通过一键通电话机、智能手机、电视机、自助服务机等多种方式一键联系各区呼叫中心,依托呼叫中心对接各类服务资源,提供一键救援、一键咨询、一键挂号、一键打车等方面的服务。2023年底,全市已实现高龄独居老人“一键通”全覆盖。部分区将为老服务“一键通”项目进行拓展,如家电维修、开锁、陪同就医、清洁、家政推荐、水电煤/有线电视/电话等公用事业服务费用代缴等服务。2023年,为老服务“一键通”累计为约30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主要为高龄独居老年人,另有部分困难和优抚对象。全年共提供服务人次数达413.49万人次,其中,主动关爱387.152万人次,一键救援8.15万人次,一键打车服务0.95万人次,一键挂号服务0.2万人次,一键咨询服务8.1万人次,其他服务8.8万人次。此外,上海市健康云还开发了亲情账户亲人管功能,亲人可通过该功能为老年人进行预约挂号等服务。浦东等区还探索拓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将互联网医院引入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通过配备相应的远程智能设备,链接优质医疗资源,使居家老年人就近享受互联网医院慢病开药等医疗服务。
我们还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一件事”办理。目前市民政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随申办“养老服务专区”建设,首批纳入长护险、养老服务补贴、入住养老机构、老年综合津贴、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助餐、老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老年教育招生报名、一键叫车出行、助老体育消费券等高频事项,通过“一件事一站办”集成整合,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站汇全、分段提醒、接续办理、渠道融合、服务叠加”的优质服务。
2024年5月14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的建议,抓好方案落实,推广养老科技在社区、居家老年服务方面的应用。
三是开展数字服务培训和辅导。
为帮助老年人在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困难,支持老年人更好“拥抱数字”,市民政局近年来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聚焦涉及老年人生活、办事和享受养老服务的高频事项,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学习智能手机应用培训和帮办服务,通过线下授课、场景式教学、手把手面对面指导、远程培训等形式,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在各街镇、部分志愿基地开展培训、并在上海民政官微上发布教学视频。全市开设了4600多个服务点,共有8000多名志愿者常态开展服务。自2022年开始,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等培训和帮办服务已常态化开展,有效增强了老年人数字化素养。
此外,市老龄办组织和支持相关单位积极推进智慧助老工作。一是继续开展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助老”项目。2023年,编制更新统一课件,包括智慧健康、智慧出行和安全支付等;扩大优化志愿者队伍,统一组织志愿者培训;在长宁、普陀、闵行、杨浦、虹口、和宝山6个区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用贴近老年人生活的授课内容和耐心详尽的互动答疑方式,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等讲解,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水平。二是开展“2023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开展智能手机软件教学、智慧出行体验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智慧出行提供帮助。组织志愿者在全市72个社区开展了72场智能手机教学活动,覆盖15500余位社区老年人。
市教委推进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建设。2023年,推出50个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依托智慧学习场景,聚焦移动生活、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烹饪等主题,开展专项系列体验互动课程,为老年人创建出行、就医、购物、云视听、消费、安全等各类数字化生活模拟应用场景,满足老年群体数字化实操学习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的建议,依托老年教育服务网络体系,持续、深入推进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创设更加符合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活动和课程,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