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5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情况 ( 2024-05-30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关于聚焦最后10米,让居家养老更智慧更安心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建议的办理概述
代表的建议重点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问题,这的确是养老领域的重点问题。代表的建议在代表2023年提出的“关于让居家养老如何更智慧更安心的建议”基础上根据新情况进行了深化,代表提出的“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老年人社区居家安全,让老人在家安心、安全养老的建议”,对于我们持续推进居家养老安全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市经信委也积极提供了会办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有些我们正在积极落实,有些正在开展试点,还有些将吸收采纳纳入下一步工作考虑中。
二、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部署,近年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运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方式、数字化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养老,为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赋能。
关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国家民政部提出的家庭养老床位以及社区养老对居家养老的支撑政策,将本项需求纳入相关统筹,持续加大宣传和鼓励社会专业力量或优质资源走进社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2019年12月,我局会同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方案》(沪民养老发〔2019〕29号),在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是本市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养老支持,发展养老综合照护服务的创新探索,具有专业性、连续性、整体性、便捷性等特点。从需求方看,家庭照护床位整合了机构、社区和家庭的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既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养老习惯,也满足了老年人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要。从供给方来看,家庭照护床位大大节约了建设养老机构所需的土地和资金,缩短了服务供给周期,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服务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员收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运营初期养老机构成本较高,需要给予相关补贴支持;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需要整合长护险服务、养老服务补贴、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政策资源。
2023年以来,我局在对前期试点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经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基层和运营机构意见,会同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动本市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沪民规〔2023〕11 号),于2023年11月20日开始实施,在全市范围加快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目前全市已经设置3000余张家庭照护床位,有40余家养老机构参与提供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代表的建议,加强政策指导和部门协同,细化实施方案,密切跟进各区推广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在全市范围推广,使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获益。
关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增加“适老化”改造产品,将技术成熟、性价比高、适合居家养老报警服务的设备纳入目录清单,并通过推进“适老化”工程改造,结合“自愿申请、有偿服务、愿接尽接、适当补助”等方式在高龄、独居、孤老及行动不便等居民家中推荐安装跌倒侦测、移动侦测、辅助增加带有生命体征监测的床垫、手环、烟感报警等设施设备,为这些群体的子女、亲朋或监护人指导建立一套数字化智能监测服务系统,供这些群体居家养老使用。
我局从2019年底启动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并逐步推开。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为全市逾2.1万户老年人家庭提供改造,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度。
目前居家适老化改造平台上的各类服务商(装修改造服务)38家,能保证每区有2-4家覆盖。2023年为拓展远郊、农村地区适老化改造,还在远郊特别招募了本地服务商企业。目前平台上的各类产品供应商也已达到38家,产品库内容扩展到9个品类、约350个适老化改造产品,基本涵盖了跌倒报警设备、智能床垫、手环、烟感报警、电子闪光门铃等产品,逐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改造需求。帮助各区、街镇定制了数十个各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包,如农村套餐包、睦邻点套餐包(浦东)、晾晒套餐包、淋浴套餐包、智能化套餐包、马桶套餐包等,普适性好、老年人接受度高。全市各区已建成运营25家适老化改造体验样板间,供市民现场了解产品,体验改造效果。此外,2024年我市将“困难老年人智能水表安全监测服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通过智能水表用水量监测预警高龄独居、纯老等老年人居家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代表的建议,继续扩大适老化改造产品目录清单,推动改造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兴技术应用落地,增加智慧适老化产品,引入更多智能化服务产品供应商。结合为老服务一键通、家庭照护床位等项目推广,引导各区、街镇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风险责任控制范围内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应急响应系统。同时,积极推进“困难老年人智能水表安全监测服务”实事项目,为居家老人安全增添一份新的保障。
(三)关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今年的工作规划中能够细化国家养老政策的“宏观条款”,完善上海现行政策的“优势条款”,增加具有上海温度的“特色条款”,通过强调赡养人、扶养人要切实履行赡养、扶养义务,明确由他们发挥主体责任、社区其他人员发挥友情救助功能,以协商协议形成“救助公约”,快速构建一个社区“最后10米”报警服务的安全网络保障机制,力争能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及特殊群体第一时间提供更多的居家安全、健康管理、应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便可有效提升更具安全、更有温度的幸福指数。
2023年4月,经市政府同意,我局等11部门印发了《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今年4月已更新至2024版。其中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了4个项目,分别为:家庭照料者培训、紧急救援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通过家庭、社区、政府多方形成合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享受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其中:
关于家庭照料者培训。2017年以来,我局就积极开展“老吾老计划”工作,也就是对家庭照料者提供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2023年,此项工作实现全市街镇乡及工业区全覆盖,服务老年人家庭照料者近2万人,2017年以来累计服务超6万人。该项目一方面提升家庭赡养人、扶养人的照料护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文化。
关于紧急救援服务。该服务是为老服务“一键通”项目的基本内容。近年来,各区、街镇持续拓展为老服务“一键通”服务内容,在一键救援、一键咨询、一键挂号和一键打车基础上,拓展至家电维修、开锁、陪同就医、清洁、家政推荐、水电煤/有线电视/电话等公用事业服务费用代缴等服务。2023年,为老服务“一键通”累计为约30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主要为高龄独居老年人,另有部分困难和优抚对象。全年共提供服务人次数达413.49万人次,其中,主动关爱387.152万人次,一键救援8.15万人次,一键打车服务0.95万人次,一键挂号服务0.2万人次,一键咨询服务8.1万人次,其他服务8.8万人次。
关于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2023年4月,我局联合市委政法委、文明办、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房屋管理局、卫健委、医保局等11个部门印发《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探访关爱目标和要求。文件印发以来,各区一方面积极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指导街道积极落实,排摸特殊困难老年对象,组建关爱力量,落实每周不少于2次的探访关爱服务。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潮期间,加大探访关爱力度,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2023年,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约34万人,关爱力量约4万人。同时,相关意见也明确,探访关爱服务要结合本区实际,落实家庭主体责任。各区民政部门要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形成街道乡镇、村(居)民委员会、养老服务机构、基层老年协会、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业主委员会、网格员、家庭医生、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养老顾问、“老伙伴”志愿者、社区民警、社会志愿者、老党员、低龄健康老年人、亲属邻里、物业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探访关爱力量。
上述项目的开展,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居家安全、健康管理、应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任务落实,不断完善相关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