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情况 ( 2023-05-18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助老餐点市场化运营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建议中对本市助餐服务的发展模式、服务质量、服务能级以及具体落实工作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近年来,我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结合工作实际,现将具体情况答复如下:
一、本市老年助餐服务的基本情况
本市自2008年起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助餐服务,2019年,本市出台《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助餐服务,从坚持公益定位、加大社会参与和注重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着力在街镇层面建设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同时,为方便老年人用餐,在居民区层面广泛设立具有中转功能的“配送点”和就餐点。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服务点1303个,日供餐能力近20万客,实际供餐量达到11万客,构建起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二、关于引导社会企业进入老年助餐服务
代表在代表建议中提到,“政府以政策支持为主,引导企业及资金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以减轻政府财政投入,同时发挥企业优势,提供更专业的助餐服务。代表的这一观点,与我们的工作导向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的重要性,扶持各类市场主体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开展配送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多样、更优质的餐品和服务。
一是社会餐饮企业参与社区长者食堂和助餐点的运营。我们始终鼓励各街镇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将社区长者食堂交由社会餐饮企业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餐饮服务。在建设阶段,各街镇负责社区长者食堂的建设,包括提供场地、装修等,市区两级财政根据社区长者食堂的设计供餐能力,给予分梯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在运营阶段,食堂建设完成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的运营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并给予公共事业费用减免优惠。
通过委托运营的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政府部门在运营方面人力、专业度不够的不足;另一方面减轻社会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成本。近年来,本市涌现了一批有专业能力、有经营水平的专门从事老年助餐服务的民营餐饮企业,其中有一家荣获2022年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在社会餐饮服务场所内设置“老年餐桌”。我们鼓励各区和街镇在有资质、有信誉、有爱心的公共餐饮单位服务场所设置“老年餐桌”,为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老年餐。近年来,各区也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长宁区在社会餐饮场所内设置“长者餐桌”,商家给予前来用餐的老年人一定的优惠,政府根据商家实际服务老年人的数量和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又如黄浦区充分发挥本区域老字号餐饮企业遍布,老年人喜爱前去老字号餐饮门店就餐的实际特点,在“大富贵”等餐饮门店内设立“长者餐桌”,方便老年人用餐的同时,又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
通过这种合作共建方式,丰富了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也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了更多样、更实惠的选择。
三是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参与配餐服务。代表在代表建议中特别提到,“引入中央厨房工业化生产体系,实现降本增效。”目前,本市已经出现了依托大型社会餐饮企业“中央厨房”的优势,为需要送餐服务的老年人提供餐食配送的形式。例如黄浦区的光明村配餐中心依托光明邨大酒家的技术力量,按照现代配餐中心热链配送的要求,为黄浦区的老年助餐点提供送餐服务,日均供餐量达到2000余份。
目前,本市已经出现了一些致力于老年助餐服务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他们在发挥行业引领,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一些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优秀的市场企业关注老年助餐服务并有意愿参与其中,业务涉及原材料生产、提供物业场地、开发信息系统、实现送餐上门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此,民政部门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也会继续做好鼓励和引导工作。
三、关于老年助餐更加健康和符合老年人饮食特点
代表在代表建议中指出,当前,要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让助老餐更营养、更健康、更符合老年人口感,避免老年人咬不动、嚼不烂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中,一直强调老年助餐服务菜品的营养、安全、健康、适老,指导各区各街镇提升老年餐食品质。
一方面,我们要求各社区长者食堂餐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注重软烂适中、提供符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低盐低油低糖菜品。鼓励有条件的长者食堂设置符合“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需求的专窗。
另一方面,指导各街镇和社区长者食堂通过智能手段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例如有的长者食堂配有自动称量设备,老年人想吃多少拿多少,可以享受更多的菜品。还有部分社区长者食堂开发信息系统,建立就餐人员的电子档案,并通过智能设备提供可视化健康餐饮指导,提升老年人用餐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正在起草的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本市助餐服务质量,并持续与卫生健康部门保持沟通,关注老年人膳食健康,完善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能级的方式。
四、鼓励各街镇合理利用资源,综合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代表在代表建议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类服务设施,避免政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赞同。上海土地资源紧张,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新增布点的难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中心城区,统筹规划和综合设置各类服务场所尤为重要。因此,我局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时,鼓励各街镇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采取综合设置的方式。例如,鼓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嵌入养老服务功能、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与文化活动中心同址设置等。代表提出的将社区长者食堂与早餐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值得我们研究考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和鼓励各区、街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重复投资,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五、高度重视老年膳食营养工作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实施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精神,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积极开展本市养老服务机构健康食堂建设工作,2021年启动试点工作至今,已创建27家养老服务机构健康食堂。健康食堂建设内容包括组织保障要求、食堂环境改善要求、人员及活动改善、供餐服务改善、“三减”措施要求、效果评估要求等七个方面。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组织疾控、营养等领域专家对各创建单位完成全覆盖的专业指导,各创建单位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完成各项任务要求,结合全民营养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和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向老年人全面普及营养健康相关知识,引导老年人树立营养健康意识。
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对养老机构等老年助餐服务单位,每年实施全覆盖的实地检查,对食品、食品原料和餐饮具环节等实施监督抽检,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抽查考核,督促老年助餐服务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要求。2022年,市民政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养老服务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的方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供餐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在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推进养老助餐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作,鼓励各养老助餐服务单位采用透明玻璃窗、矮墙隔断、视频展示等方式将餐饮加工关键环节对外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提升老年人用餐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七、关于给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减免水电煤费等政策支持
2020年,为支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成本,市发改委修订印发了《关于本市养老服务机构执行水、电、管道燃气、有线电视等价格标准的通知》(沪发改价管〔2020〕2号),已经明确本市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公办公建设施自营或委托社会力量运营,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场所)用水、用电、用气可申请按照水、电、燃气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计费,暂不实行阶梯式价格。由民政部门出具清单,相关公用事业单位执行优惠价格。今后我们将推动这项扶持政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