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19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情况 ( 2023-01-09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治理手段赋能“三驾马车”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建议的办理概述
建议基于走访调研,提出了在社区智慧停车、智能安防、智慧养老、垃圾分类监管等方面不断扩大数字化治理覆盖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级,助力基层减负。同时,提高数字化治理手段的推广度、便捷度和准确度,完善数据采集、改进数据使用赋权、培养社区数字化治理能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这些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数字化赋能“三驾马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件会办单位为市房屋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厅。
二、对建议的答复
加强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本市实施意见,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赋能社区治理,主要推进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动“社区云”建设运营。为全面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基层的实践,切实推进基层减负增能,市民政局牵头推进“社区云”建设。“社区云”是在居村层面集社区管理、民生服务、自治共治、日常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治理应用系统。采用“1+2+X”框架:依托全市统一的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建设分别面向居村干部和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端、居社互动端,构建开放性的智能化应用集群,为社区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撑。一是加强数据赋能。以公安“一标三实”为“社区云”的人口基础数据和主要居住地址,健全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形成权威准确的人房数据来源。整合条线掌握的各类“标签”,如低保低收入、重残无业、长护险标签等,赋予基层灵活的“标签”定制与应用能力,各区、街道、居村可自行创建和标注标签,如大重病居民、垃圾分类志愿者等。目前,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00余个居村委会已汇集2438.7万社区居民、1079.1万间社区房屋数据,日常工作记录700万余条,形成市级标签43个、区级标签363个、街镇级标签527个、居村级标签1万余个。二是推进工作减负。创新研发智慧报表,将各条线系统接入“社区云”系统中,实现居村数据一口采集、自动生成表单,大幅减少各类填表系统。智慧报表目前已经在嘉定全区试点应用,将村居原有180本台账归并整合至63本,后续拟在全市辐射推广。三是加强居社互动。在“社区云”居社互动端开设协商议事、社情民意表达等功能,推动居社互动由原先的居委单向发布公告,向自治项目全流程线上协商转变,以实时、互动、开放的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上班族成为用户参与治理。居村民线上提问题,社区干部在线回应,不仅可以拉近居村民之间、居村民与居村之间的关系,也为自下而上提出社区公共议题、形成和实施项目、开展成效评估、订立社区公约等提供支撑。通过“社区云”,居民群众有渠道反映意见诉求,有平台商议公共话题,有机制回应和处置问题,助力推动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今年以来,社区云互动端先后上线“社区活动”“社区问卷”“居村务公开”“楼道留言板”“社区留言板”“找邻居”“政策找人”等功能,疫情期间,一些居村民在平台上提出“外来车辆如何进出”“出入证怎么管理”等问题,大家线上广泛参与、共商共议,有效凝聚了共识。
(二)全面推进智慧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根据市领导要求,民政部门会同21个职能部门及16个区,围绕社区“末端配送、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康养、新能源充电”等群众需求,全面推进覆盖社区最后一公里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三年建设,主要形成以下成果:一是智慧社区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度覆盖,全市累计新建5G室外基站3.3万个,千兆接入能力覆盖家庭数961万户,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85兆;社区治理基础数据实现统一归集,完成社区人、户、房数据归集7.7亿余条,为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二是社区服务更有品质、更加便捷。新增智能快件箱1.5万组,居民收取快递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建成“上海停车”APP,接入社区周边公共停车场和道路停车场的动静态数据,方便社区居民潮汐式停车,缓解社区停车压力;建成56个新能源汽车社区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探索推广老旧小区新能源共享充电解决方案;推进社区电瓶车充电安全监管和智能有序充电,为1100余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为老旧小区内2000个既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推进数字化早餐工程,累计新增2184个网订柜(店)取网点;建成标准化的社区智慧健康驿站238家,实现街镇全覆盖,方便居民就近开展健康监测。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服务(一键救援、一键叫车、一键挂号、一键咨询、电话关怀),累计提供服务265万次。三是社区韧性显著提升。全市1.1万个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全部完成智能安防感知端建设、2800个开放式住宅区域完成智能安防感知端建设,实现全市社区道口实时监测;住宅电梯物联网覆盖率达33%,快速感知、应急处置电梯困人事件3.4万起,全市电梯困人平均救援时间缩短至16分7秒;完成社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部分试点示范社区已实现声光可视化应急宣教和广播预警;建成173个网格化智能抢修点,全市电力平均抢修到场时间缩短至17分钟;全国率先批量应用安全型智能超声波燃气表,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微泄漏关阀、超大流量关阀等功能,累计上线45.19万台,发现并排除燃气泄漏1938起。
(三)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市房管局鼓励、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万科物业、景瑞物业、复瑞物业、永升物业等本市头部物业服务企业,在加强自身智能化建设和运用方面开展了很好的探索实践。比如,在内部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数据管理中心的大屏查看和分析所有在管物业服务项目的现场运行情况,通过智能传感系统监督保安、保洁、维修工按时巡查巡检情况,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在线办公、信息推送等。在服务项目中,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完成投诉报修、在线交费、在线购物、发票打印,并对服务情况进行反馈;管理人员可以线上派送工单并对居民进行满意度回访,不需布线即可通过网络线上查看、回放小区监控画面等。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抓住本轮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会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数字化治理手段赋能社区治理,积极构建规范又有活力的基层自治新格局。市房管局表示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鼓励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搭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