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24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情况 ( 2022-09-07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关于老旧小区加快建设为老配套设施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建议的办理概述
代表对上海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亟需满足、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对后续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答复好建议,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等相关部门也积极提供了会办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我们感到,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部署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代表提出的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内容、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尊重老年人意愿与建议、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扶持力度等建议,为本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积极的参考。这些建议,有些我们正在积极落实,有些将吸收采纳列入下一步工作考虑。
二、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内容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以及各区专项规划均已完成,其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总量增加了2倍多,基本达到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十四五”城市空间布局新要求,结合老旧住房改造、城市更新、乡村集中居住,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联合编制了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全面安排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养老设施建设的总量指标、功能结构要求。本轮规划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以及各区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的落地要求,注重区域设施统筹布局。目前已经市政府批复出台,正在组织各区编制区级专项规划。
市财政部门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旧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办规〔2021〕2号),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予以支持,更好提升小区环境,完善房屋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完善无障碍坡道等适老化设施。自2021年起,将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各区财政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助力实现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目标。同时,继续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老年助餐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给予资金补贴。
(二)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尊重老年人意愿与建议
关于适老化改造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方面,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21年5月13日发布。《导则》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导则导引、改造前评估、小区环境、公共空间、套内空间、建筑设备与设施改造、施工与验收以及改造后评估等关键技术内容。《导则》既包括住宅小区环境、公共空间、套内空间、建筑设备与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还包括改造前的评估、施工与验收、改造后评估等内容,涵盖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全过程。后续我们将结合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持续完善标准规范。
关于加大居家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宣传力度方面,市民政局在2021年初和年中组织了两次大规模媒体宣传,主流媒体报道60余次;特别是7月下旬通过甄选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家庭改造案例,组织全市20余家主流媒体到适老化体验中心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对于引导老年人参与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并开放了8个“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体验点”,分别位于南京东路街道、华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龙华街道、虹桥街道、虹梅街道、潍坊新村街道、江湾镇,将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生活场景进行实景呈现,比如有的体验点将一套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一室一厅户型环境完全还原,包括客厅、厨房、玄关、卫生间等场景,将产品融入到场景中进行展示,让居民亲身体验到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好处。此外市民政局还设计了宣传页,向各街镇、居村委发放;拍摄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宣传视频片,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银龄宝典”栏目播放,利用“上海民政”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并向各区发放用于宣传。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沟通新闻媒体,利用电视、报纸等老年人常接触的媒体渠道继续加大适老化改造宣传力度。在对各街镇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培训的基础上,后续将组织对养老顾问、居村干部的宣传普及和培训,让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属子女了解适老化改造,参与适老化改造。
关于创建老人住房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目前市民政局开发了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作为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申请、受理、上门评估、确定改造方案、改造施工、验收等环节,都依托这个平台办理,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平台全程对各环节实行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后续我们将结合代表的建议,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协同推进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三)关于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扶持力度
一是制定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揽子补贴”政策。市民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拟制了《关于推进本市“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已由市政府办公厅出台。该文件涵盖机构、社区、居家等各类形态养老服务设施,在“十三五”基础上,提高补贴标准,并增加了护理型床位、存量养老机构改造、“养老院+互联网医院”、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点等设施的补贴项目,将极大地推动“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减轻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专门出台有关养老服务机构执行水、电、管道燃气、有线电视等价格标准的政策,扩大受益面,优化机构认定机制,确保优惠政策落地。持续实施“养老机构意外责任险”“社区为老服务机构责任险”,以政府资助的方式为养老服务机构投保,提高防范意外风险能力,2021年财政资助两项保险1300多万元。
三是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奖补”力度。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修改完善《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在延续原有的招用持证人员、品牌连锁运营、内设医疗机构三个奖项的基础上,新增了服务质量提升、家庭照护床位两个奖项,并提高奖补标准。文件还特别明确“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适用奖补政策,符合条件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四是推动金融助力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市民政局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支持养老服务行业“专属九条金融服务方案”,已为上海17家养老服务机构贷款6.94亿元。市民政局还支持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布金融助力养老行动计划,推出养老产业信贷支持、拓宽资本融资渠道、优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强服务组织保障等十项举措。今年疫情发生后,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等九部门联合推出《上海市扶持养老机构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实施养老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和贷款贴息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信用良好、存在经营困难的养老机构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通过市融资担保中心(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以批次担保贷的形式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贷款提供担保,并对融资担保费予以全额补贴。
(四)关于推进小区适老化设施改造让居民老有所乐
一是住房建设、房屋管理、民政等部门加强新建住房交付使用许可环节的监督力度,根据《上海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规定》,规划要求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必须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如果养老服务设施分期交付,需要经民政部门同意并提供过渡证明。
二是住房建设、房屋管理等部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初步设计审批等环节的源头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确保新改扩建项目按无障碍强制标准进行建造;编制了《既有居住建筑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技术导则》,完善小区环境、公共空间、套内空间、建筑设备和设施改造等标准化管理。
三是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纳入民心工程。近年来,本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支持力度和政策供给,建立健全组织推进机制,在市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导小组中设立了加装电梯专项办公室,负责加装电梯的组织推进和协调工作,各区和街镇也完善了加装电梯的领导组织机构,加装电梯的规模、数量等有了较大的突破,2021年全年共完工1579台,2022年目标签约5000台以上,完工2000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