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200号提案的答复情况 ( 2021-06-02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标题: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统筹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及保障权利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提案对社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坚持依法防控,贯彻一决定一条例”“参考相关立法,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和基层治理”“推广党建引领下社区‘自治+法治’评估经验”“推动长三角联动开展疫情防控执法协同合作”等建议,对完善本市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参考价值。提案办理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市房屋管理局等部门提出了会办答复意见。该提案由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联合主办。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设地区组,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坚持以块为主、抓实属地防控责任基础上,以居村为工作重心,加强对社区疫情防控的政策指导、工作协调、督促检查,切实将上海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优势转化为社区疫情防控效能。强化社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建立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紧密联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共同参与的网络体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社区在阻击疫情中发挥了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一)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统筹经济发展与公民权利保障以及后疫情时期推进社区活力与秩序良性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地区组坚持疫情防控依法依规,有序规范,强化规则导引,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是迅速出台《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针对前期个别居民区出现的“一刀切”封闭小区、禁止外来人员车辆通行等不规范行为,通过《导则》明确工作规范,细化操作流程,内容涵盖小区管理、人员管理、场所与设备管理、宣传教育、机制保障等多个方面,确保社区防控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同时,加强工作督查,发现操作中手势不一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提升制度执行力。市级共集中组织社区防控工作督查16次,发现问题2013个,全部落实整改措施。二是推进分类治理,强化精准防控。例如:针对有围墙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无围墙的老式里弄、新式里弄、分散居住的农村宅基居住区等,提出不同的防控管理措施。又如:分时分类做好重点人员摸排。根据相关部门信息推送,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的信息排查,力争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再如,实施社区人群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居家隔离人员管理和服务保障,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重疾病人等特殊人群,落实志愿者服务,做到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优化社区防控策略。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后,及时出台《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第二版),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适度放开小区入口管理,有序开放小区公共场所。积极推广“随申码”,实行健康码互认,不对外地来沪人员设置任何障碍。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继续加强社区健康宣传教育,落实“三件套”“五还要”等措施。针对局部突发性疫情,进一步加强社区疫情防控、重点人员排摸和隔离房源储备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社区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坚持依法防控,保障公民权利,防止出现失序现象,引导基层治理走向良法善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推进建设现代社区共同体。市发展改革委在牵头编制本市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相结合,以服务聚人心、以服务增认同,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等任务举措,将保障市民公共服务权利与社区治理充分融合。我们将积极推动社区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践行群众路线,聆听群众呼声,获取真实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关于坚持依法防控,贯彻“一决定一条例”
对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市地区组下发工作口径,并通过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及时调整优化社区防控策略,切实避免“一刀切”式的做法,着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主要包括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开展社区公共环境消毒,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演练等措施。
对于评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和普及宣传《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我们将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开展督导评估。推动各区和指导社区积极宣传贯彻地方性法规规定,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按照法规规定的要求,依法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完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推动社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三)关于推广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经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
我们将积极鼓励基层探索实践、支持基层改革创新,持续关注相关街镇、居村在深化治理、破解问题方面的经验做法,搭建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积极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住户守则,加强居村民信用体系建设,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居村延伸,推动法律工作者进居村,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推动完善居委会监督指导业委会工作机制,深化社区物业治理。推动贯彻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分类治理、精细治理,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实现微治理、微创新,不断居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市房屋管理局在答复中提出,本市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和规范业委会日常运作。推进在符合条件的业委会中成立党的工作小组,鼓励居委会成员兼任业委会成员,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对业委会的党建引领。2020年,市房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本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规范化运作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区、各街镇建立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业主委员会规范化运作评价机制,推动提升本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和日常运作规范化水平。在完善物业服务企业评价体系方面,市房管局已出台住宅物业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区满意度评价、住宅物业服务履约质量评价、物业服务企业诉求处置及信息报送评价等制度,基本建立物业信用情况、业主满意度、经营能力、报修投诉处置情况、物业服务质量、社区社会责任履行等多维度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评价的物业服务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四)关于推动长三角联动开展疫情防控执法协同合作,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充分发挥省市间联防联控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对入境人员有序管理、降低本地人员感染风险、助力兄弟省市防疫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疫情发生后,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入境口岸,自3月初,启动“16+3”分流安置模式(上海16区+苏浙皖3省),与苏浙皖三省在机场共同做好自本市入境人员的省际间接转工作。7月27日零时起,上海市对目的地为苏浙皖三省的入境抵沪人员执行“7+7”(7天在沪隔离、7天目的地隔离)隔离和接转政策。9月12日零时起,上海市对目的地为苏浙皖三省的入境抵沪人员执行“3+11”(3天在沪隔离、11天目的地隔离)隔离和接转政策。上海市协同三省工作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任务,切实做到分段负责、不断不乱、平稳推进。协调三省工作组派驻工作人员550人,投入车辆160辆,2020年以来三省工作组累计接转逾12万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任务依然艰巨。地区组将继续推动做好长三角疫情防控协作,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