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情况 ( 2021-06-02 )

索取号: 发布机构: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标题: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对本建议的办理概述

代表对上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目前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对后续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答复好建议,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房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积极提供了会办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我们感到,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部署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代表提出的倡导老人原居安养理念、分类推进居家适老改造、细化适老改造标准体系、扶持养老护理产品研发、采用多种商业颐养模式、建立资金多元筹集机制、增强政策合力加快推进等建议,为本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了积极的参考。这些建议,有些我们正在积极落实,开展试点,有些将吸收采纳列入下一步工作考虑。

二、本市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中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指示要求,市政府于2019年5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资助等方式,引导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于2019年12月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开展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化运作方式试点。试点先期在黄浦、长宁、徐汇、杨浦、闵行5个区的6个街镇开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做法:

一是资金分摊机制市场化。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引导和支持包括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二是财政补贴方式差别化。试点将60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老年人均纳入适老化改造项目范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由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差别化补贴。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养老金的老年人,分别按照改造费用的100%、80%、50%进行补贴;经上海市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二级以上照护等级的老年人,及经街道审核认定的无子女、高龄独居或纯老家庭中的老年人按40%补贴。以上补贴最多不超过3500元/户。

三是改造项目清单精细化。根据适老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需求,形成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60余项200多种产品供老年人选择。改造主要包括产品配置,如安装扶手、地面防滑处理等,针对性的局部改造,以及全屋或部分空间适老翻新,如全屋或者卫生间、厨房的整体改造等。

四是改造服务项目标准化。根据老年人适老化需求,提炼出不同场景的改造标准,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服务包,供老年人自主选择。初步形成《上海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作为适老化改造的技术指南。初步梳理形成适老化改造服务商标准,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自治作用,进一步规范适老化改造服务。

五是改造服务平台智能化。研发适老化改造服务线上系统,老年人可通过“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专项模块”或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申请改造;对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系统可自动比对老年人补贴类别,计算并发放补贴;审核以及全流程的电子化监管,可全程实时对适老化改造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2020年的试点工作得到了相关试点街镇乃至全市老年人的普遍关注,通过试点基本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工作平台和机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为扩大老年人受益面,尽快向全市推广,市民政局于2020年12月下发了《关于本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市16个区的51个街镇扩大试点。目前试点正在全面推进。

三、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倡导老人原居安养理念。本市一直积极强调和支持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打造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保障支持老年人原居安养。目前开展的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在服务对象上已经拓展到本市试点街镇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受益面大幅扩大,体现了普遍惠及的理念。

(二)关于分类推进居家适老改造。结合前期试点情况,目前已设计了基础包套餐,提供“12选6”选择;针对老年人普遍刚需,设计了“浴缸改淋浴”套餐等,后续将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持续完善。在供老年人选择的适老化产品中,已经纳入了部分报警设备和安全监测设备,下一步将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丰富智能化产品种类。

(三)关于细化适老改造标准体系。去年下半年以来,市住建委会同市民政局,委托华东设计院单位编制了《上海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技术导则》,既包括住宅小区环境、公共空间、套内空间、建筑设备与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还包括改造前的前评估、施工与验收、改造后评估等内容,涵盖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全过程。后续将结合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持续完善标准规范。

(四)关于扶持养老护理产品研发。近年来,本市大力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目前,上海完成“2个产业园+2个常年展示馆”(“2+2”)的康复辅具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位于青浦区西虹桥的首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已在2018年11月建成,园区入驻企业43家,入住率100%。位于闵行区南滨江的第二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于2019年6月建成,定位于新产品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康复辅具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2019年,上海在70个街镇开展了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2020年试点范围扩大至150个街镇,力争到2021年底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后续我局将持续加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扶持力度,通过老博会、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

(五)关于采用多种商业颐养模式。目前本市正在大力推进各街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向片区延伸,2022年预计达到400家。同时,全市建成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204家,提供白天照料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758家(月服务1.5万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6223家(日均活动人数24万人)。同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如建设银行下属建信养老金公司正在开展“存房养老”业务,老年人将住房委托建设银行下属建信住房公司提供长租服务,一次性或分期获取长租受益,同时通过建信养老金公司进行养老规划,获得养老机构入住、健康照护等养老服务。我们将积极跟踪此类“存房养老”模式推进情况,鼓励市场开发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合法合规的产品。

(六)关于建立资金多元筹集机制。目前本市在推进适老化改造试点中,探索建立了“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后续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适老化改造资金列入财政计划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同时加强对适老化改造的宣传推广,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

(七)关于增强政策合力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今年开始已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到市委“民心”工程,提出了年度改造5000户的目标。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区的工作指导,全力完成“民心”工程工作目标。积极沟通新闻媒体,利用电视、报纸等老年人常接触的媒体渠道加大适老化改造宣传力度。在对各街镇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培训的基础上,后续将组织对养老顾问、居村干部的宣传普及和培训,让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属子女了解适老化改造,参与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