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3年度团干部培训班小结青春梦想 缘聚崇明 发表时间:2013-12-23 望着屏幕,敲着键盘,我正试图用文字来勾画出五天参加“2013年度上海民政共青团干部专题培训” 的活动脉络,描绘出每一个令我驻足的瞬间。或许是培训时间太过短暂,更或许是太多的感动和收获让我不知从何说起,我始终无法进入状态,但仍然希望用自己拙陋的文笔,记录下这五天的感触,用四个形容词来表达,即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 吸引力。这是一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期的团干部培训班,也是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下的“体验式调研”。当我听说是入住农户,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也许只是儿时一些模糊的乡村记忆,让我能在二十余年后再重温朴实、简单的农村生活倍感兴趣,更想急切地知道,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农村建设是什么样的。除了培训形式对我充满了吸引,还有就是崇明县的领导、专家给我们介绍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崇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崇明的自然人文景观等,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感染力。作为团干部的培训班来到崇明,自然不会错过和崇明县团委开展工作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同样做团的工作,在农村和企事业单位有什么共通之处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崇明县团委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对青年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介绍。他们的每月一课的“微型团课”、“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共青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等做法给了我们全新的工作视角。在新老团干的经验分享,智慧碰撞中,擦出了未来民政共青团事业发展的耀眼火花。 最具感染力的还是《青春上海——青年梦想分享会》。培训期间共组织观看了4位榜样青年的成长足迹。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的梁信军、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嘉、80后劳模桥吊状元张彦、海归科学家杨旸。他们原本就是普通人,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充满机会和希望的城市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看完这些短片,不由得让我想说:“人们经常提到笑点、泪点,但这个视频触动了我的梦点。”它激发一代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动力和激情,以这种形式呈现是上课、看书等完全没法取代的,充满了正能量和青春气息。作为基层团干部,我觉得这样的短片之所以能打动年轻人,在于它是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在传播梦想,这是当代青年最乐于接受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团工作中要勇于去创造更多有关梦想的原创产品,比如微电影、原创歌曲、原创话剧等等,因为这些文化产品传播着大大小小的梦想,使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会有一个关于梦想的集体记忆。 说服力。它来自于两场迷你辩论赛。说实话,我个人是属于笨嘴拙舌,反应迟钝型的,因此会被那些思维敏捷、唇枪舌战、气场十足的辩手所吸引,被他们那有理有据有声的立论、观点所说服。“房子买还是不买”、“延迟退休是否可行”,这两个辩题既贴近生活又是时下热点话题,充分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政治敏锐度等。对我而言,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机智的应变都将是我在以后工作中所应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亲和力。这就不得不赞一下我入住的农户施阿姨家。她和她老伴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老伴为了更好的生计,60多岁仍在外面做泥瓦匠。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并长期住在上海市区,偌大的房子就老两口住。但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每人每月的农保在没病没灾的情况下够吃够用。施阿姨是左邻右舍眼中的“名人”。因为她有一双巧手,她每年都要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做100余双棉鞋,却从来不收取一分钱。我和另一名团干入住她家的第一天,她就送给我们一人一双新的棉拖鞋,一针一线,感觉满满都是爱。她还很热心,思想很开明,邻里乡亲遇到什么事都会请她帮忙,她总是很爽快的答应。在她家居住的5天里,我们一起用土灶做饭,烧柴火,摘扁豆,聊家常,相处的像一家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户生活,朴实、勤劳、节俭的农村人民,让我倍感温馨和难忘。“喧嚣的时代孕育了沉静的血脉,而我们注定成就辉煌。” 严嘉“蓝色调生活的感觉”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大的上海,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停顿和沉淀,走进宁静的乡村,感受简单的生活,回归最真切的大自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净化。 短暂的培训,眨眼间变成了永恒的青春回忆。我感谢民政局团委组织了这次别样的团训班;感谢施阿姨和家人的亲切照顾,倍感温暖;感谢这段和小伙伴们相聚的美好时光。再回到工作岗位时,我会把所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培养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发挥团干的带头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生活实践修养,不断开拓新视野,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上海市宝兴殡仪馆 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