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我眼中的世博,我身边的故事”征文世博全家总动员 发表时间:2010-10-14 这几个月,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2010上海世博会。她在滨江河畔奏响了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吸引世界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她搭建了全人类共同探讨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平台,触角直指对未来全球合作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对于这场家门口的视觉盛宴,我找不出不去捧场的理由,连家里2岁不到的小儿,也整天吵嚷着要去世博会,要看中国馆。于是乎,世博全家总动员,一行人,组孙三代,热热闹闹地看了世博。
娃娃看世博——懵懂探知,奇幻之旅
原本特意为儿子制定了一条出行路线,但置身园区才发现在世博对世界人民强大的吸引力面前,这个计划的执行力实在微不足道了。值得庆幸的是,即便没走网上推崇的亲子路线,随机选择的场馆也能满足2岁小儿的探奇心,时不时还有意外惊喜。看他玩的不亦乐乎,不禁感叹,也许世博的魅力也正在此,不期中的偶遇,才引得能人十游世博,尽阅全馆。
历数儿子玩得乐不思蜀的馆还真不少。儿子这样形容尽显民间剪纸艺术的波兰馆里明暗错落的光影效果:一个纸头剪出来的大房子,太阳公公在剪出来的洞洞里和我捉迷藏;国家电网馆的拍击桌面游戏引得他流连忘返,通过游戏,他知道O2手手掳进来,CO2手手挡出去,可谓对他环保意识的启蒙教育;民营企业联合馆里的活力矩阵,引得他手舞足蹈,看到无数彩色的小球球在跳舞,好像施了魔法的小精灵,一会儿排排队,一会儿转圈圈,中间有一个姐姐在打拳,直令他啧啧称奇;澳大利亚馆展现的3个不同肤色的少年梦想中的未来城市让儿子艳羡不已,短短8分钟的短片,让我们共处孩子眼里的美好城市,倾听孩子童真的声音,不失为一场美妙的亲子体验;澳门馆的兔子灯造型,也让他在熟识感中找到了乐趣,加之夜景的色彩变幻,更令他觉得新奇不已,吵吵着比家里的灯灯好看,要拎这个大兔子灯回家。
儿子年幼,纵然看不出什么门道,但世博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场超级嘉年华,一个百年不遇的欢乐课堂?大一点的孩子,更能通过寓教于乐,感知新事物,开拓新视野,获取普通课堂难以企及的开放式信息资源。值得一提的是,世博园区提供走失儿童的看护、信息以及搜寻等配套服务,专设婴儿哺乳、冲奶、衣物和尿布的更换场所,很多场馆设置了婴幼儿的绿色通道,诸如此类与国际接轨的人性化操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世博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不止体现在科技创新的层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包含了更多人文关怀,和谐共赢的内涵。
妈妈看世博——异国文化,感性之旅
身为80后,与这个年代人所特有的小资情结脱不了干系,世博会旨在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此展示了跨文化、多元化的碰撞和融合,游走在欧美城市展区,即使只领略到浮光掠影,也足令我流连于法国的感性浪漫、水韵之美,钟情于加拿大的现代宜居、兼容并顾。
进入法国馆,就仿若身处纯正的法式庭院,沿途流淌的小溪、中庭的小型喷泉、精致烂漫的水上花园,这些法国人所得意的感性设计构成了一个“漂浮”于地面的水世界,展区一侧的影像墙上,悠悠地放着法国老电影的片断和现代法国的城市影像,来自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的米勒《晚钟》、马奈《阳台》、梵高《阿尔的舞厅》、塞尚《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化装间》、高更《餐点》以及罗丹《青铜时代》错落陈列,“旅行哲学”的传奇品牌“LV”坐拥一角美轮美奂的展区,伴着廊外的鸟语花香,让人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仿佛徜徉在法国街头,尽享法国美食、文化、潮流,感受古典与时尚的碰撞与平衡,畅快体验法式魅力。
加拿大馆呈现的是另一种“生活”的态度。她的整个建筑表面用加拿大红杉建成晶体形状,红杉木板分别捆绑在铁架上,之后可以轻松卸除。馆顶采用白色薄膜,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弧线型设计勾勒出广阔的公共空间,营造出一份沟通与共享的感受。从中庭引入展馆的坡路通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庭院里由常青树嫩苗覆盖的绿植墙,不仅诠释着加拿大人对于绿色空间的向往,更有降低周边环境和整座建筑物的温度,充当生物空气净化器和隔音墙,以及保持空气湿度的功效,这些细微的设计处理,无不契合她宜居、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
入馆即现的3D屏幕,播放着加拿大各地的美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屏前设有互动自行车,随着踩动踏板的速度不同,屏幕的影像发生相应变化,感觉犹如骑车穿行在加拿大的路上。之后看到的虚拟瀑布,在其中呈现各种画面,伸手触摸时,画面随之转换,同时触摸的人有所增减,虚拟瀑布便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让人不禁折服于加拿大超凡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加拿大80%的人民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最后一个展厅,几万张照片组成了一部宽屏幕电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季节,汇集了加拿大城市生活的一天。有人行色匆匆,有人悠闲雅致,孩童们天真烂漫,老人们尽享天伦。这就是加拿大馆所展现的城市,宜居、兼容、先进,毋庸置疑,也是我们所向往追求的城市的美好明天。
外婆看世博——沧桑巨变,时光之旅
外婆原本对去世博还是有所顾忌的,但一听要去中国馆就来了兴致。冲着中国馆,外婆也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毕竟,老姊妹里她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呢。
因为进过一次中国馆,排队的间隙我就充当导游向外婆介绍起来:中国馆以一个木式建筑构件“斗冠”造型,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寓意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外婆听后深深折服,大叹中国设计师厉害。
中国馆的参观顺序是先在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展望。之后,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在我们面前。
外婆参观中国馆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是这天逗留最久的场馆。我帮外婆总结一下几个印象深刻的看点:水会流,人会走的清明上河图,比原作更为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百姓的生活场景,让人与历史如此贴近;“岁月回眸”展厅布置成1978年-2008年一个普通家庭悄然变化的家居场景,穿行其间,恍若走入时光长廊,引人忆苦思甜,从家庭四大件的更新换代,也清晰地折射出中国所经历的沧桑巨变; 沿着“童心畅想”的展廊漫行,两旁是一幅幅出自少年儿童之手,充满爱心和幻想的画卷,勾画出中国未来的蓝图。外婆不禁轻抚着外孙感慨:这些哥哥姐姐都是你的榜样,你们,都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馆,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展示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的她,必将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