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我眼中的世博,我身边的故事”征文与世界同呼吸,与民政共成长 发表时间:2010-08-24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盛会,憧憬多年,如今精彩难忘的世博画卷徐徐展开,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一次次真诚地期待,我看到了气势恢宏的开幕式,看到了璀璨艳丽的浦江两岸灯火辉煌,心中无比激动和自豪。世博会,是中国的梦,也是上海的梦。这是中国的盛会,也是世界的盛会。
世博会开幕已经有三个月了,我有幸去园区参观了三次,虽然那些设计精美、理念超前的场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引发我作为一名民政职工思考的,却是三件发生在世博会园区的小事,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真切地体会世博会。
民政人眼中的世博——以人和为目标
刚进入世博园区,看到各个国家馆巧夺天工、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的设计,不自觉地就想跃跃欲试,想立马走入场馆内一探究竟。虽然气温上升,园区内人性化地喷雾设计并不未让人感到燥热,我便和亲戚以及她刚五岁的孩子排在了西班牙馆的队伍之中。不一会儿,一位身着西班牙红色服装的金发女孩走到了我的面前,用似懂非懂的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对我们微笑说话,一开始完全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她一边夹杂了手势,一边连拉带拽的把我们往队伍外面拉,这时我才明白她看我们带着孩子,想让我们排绿色通道,怕孩子受不了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对于第一次来到世博会不熟悉绿色通道规定的我来说,这个时候真的非常感激,当我准备向这位可爱而贴心的西班牙女孩表示谢意的时候,才发现她早已经去寻找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去了,直到那时,除了敬畏,我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当我们走进西班牙馆,镇馆之宝是坐高达
世博园内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些精美的场馆,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人性化关怀。世博园里的各项服务细化、更细化,为的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渗入“硬件”和“软件”之中。世博会组织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真正把参观者、参展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为参观者创造更便利、更舒适的条件。
联想到在开展职业道德和关爱弱势群体集中学习活动中,民政局马局长提出的“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概念,在参观完世博会后,我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识。现代民政立足于恢复人的社会功能,以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尊重社会公平为核心价值理念,我们立足一切的根本,始终是人。只有以人为本,以人和为主要追求的量化标准,才能在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吸取借鉴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汲取经验,才能锻炼提高民政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意识,把所有“事”抛在脑后,将“人”的作用放在最优先地位。就像世博会中安装的那些喷雾装置,那位充满理解关爱的西班牙工作人员,抑或者是老人、残疾人、特困群体、精神康复者、还有像“小米宝宝”那样天真无邪的孩童,都是民政服务过程中需要我们付出关爱的“人”,只有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健全他们的身心,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方能达到“人和”的目的。细微处见体谅,照顾好每一个以“人”为单位的个体需求。
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多关注工作中人的重要性,以民政工作为纽带,付出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突出“人”、帮助“人”、关爱“人”、理解“人”,社会才能进步,民政才能发展,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们民政人将会是和谐城市的缔造者。
一福人眼中的世博——将真心比孤心
在从浦东国家馆区前往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路上,我也被世博会这个以绚丽的建筑和细心周道服务的志愿者所感动着。在乘坐越江大巴的过程中,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行动不便坐轮椅的老伯伯,身边只有老伴儿陪着。当接驳车还未靠站,志愿者就迅速上前,放下车上的无障碍设施,两个人熟练地抬起轮椅把老伯伯放上车,并不断嘱咐两位老人不要急,而一旁的乘客也不约而同地看着志愿者把老人送上车,才饶有秩序地依次上车。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重要区域,也是上海世博会的首创和最大的亮点之一,由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个展示区,组成了人们对未来人居住的“家”提出的全新构想,探索着未来城市中人们将拥有的生活方式。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未来都市生活的实验区,集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作为让参观者真实体验的互动城市,为游人带来更具参与性和新鲜感的未来之“家”的体验。
一福院作为养老福利机构,我们的工作不是生产一件件冰冷的产品,而是提供温暖与人性化的服务,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人能有一个舒适、温馨的住养环境,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这一切需要我们在服务中将心比心,付出自己一颗真心,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为老人提供温馨、周道的服务。这种服务需要我们一福院的职工,学习世博会志愿者那样,熟练地专业操作,贴心得关爱,细心地服务,必须秉持追求精心、精细、精准的服务标准,才能将“您在我心里,我在您身边”的服务口号发挥到极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是世博会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博会的口号,我想只要我们坚持自身的服务宗旨,一福院也是养老服务的最佳实践区,“一福,让晚年更幸福”也将成为一福人今后奋斗的目标。
年轻人眼中的世博——用奉献换微笑
世博会汇聚了世界最前沿、最尖端和最环保的新科技,让我们能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好地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地让思想在城市中尽情遨游。在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世博会中,我却看到了一抹别样的风景。观博者习惯称呼身着统一绿色制服的世博会志愿者为“小白菜”,他们细心、周到的服务令人印象深刻,而我也有幸体验到了一回。
有一次观博途中,在我从世博浦西园区高架布道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一张特别的导向牌,上面用手绘的可爱图画指引你:从这里向前三分钟就可以找到去浦东园区的码头。一问之下,这张导向牌出自“小白菜”小陈同学之手,我也与他交流片刻,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一张特殊的指示牌。陈同学告诉我,从他的志愿者服务经验来看,游客最犯难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去浦东园区”。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他回家用4张A4纸做了这张导向牌,一个简单地指向符号和一个小人,构成了这张手工指示牌。在高架步道工作,陈同学每天都要与炎热的天气作战,但是虽然工作辛苦,他却说这一切很值得。
我不由地向我眼前的这颗“小白菜”投去了敬意,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年轻人。在世博会的每个角落,乃至上海的每个区域,都有这些年轻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奉献换来了游客的微笑,赢得了八方来客对上海的交口称赞,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一个民政青年学习的。民政工作虽然朴实,一福院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青年而言,发挥先锋表率和模范引领作用,工作中的发扬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立足岗位,服务世博。加强自身学习,强化职业道德,积极投身民政事业,用自己的一片热忱,在民政事业的热土上尽情播撒“爱”的种子。 三个不同的侧面,体现地不仅是世博会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爱,更折射出作为民政养老单位内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动力和方向,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与世界亲密接触的好机会,让我们与全世界在上海这座美好的城市共同呼吸,海纳百川,享受世博会带来的别样的精彩。这就是我眼中的世博,让自己憧憬与上海、与民政系统、与一福院共同成长,一起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