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民政三十年心灵迎着春风绽放 发表时间:2009-08-05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 李玲
朋友,您去过儿童福利院吗?您见过生活在那里的孤残儿童吗?当那一个个感恩的心灵迎着春风竞相绽放的时候,您可曾想到: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30年,是上海民政发展辉煌的30年,更是我与儿福院结下不解之缘的30年。
我出生于1958年,被父母遗弃后就在儿福院里渡过了难忘的童年。在那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院里资源少、能源少、人员少,就连孩子们用的婴儿车都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能让行动不便的孩子到室外晒晒太阳,阿姨们通常要一个人怀抱两三个孩子,而这仅仅是为了让重度残疾的孩子得到一点儿阳光的普照。白天,保育员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洗衣,夜晚,当伙伴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都能看到阿姨在微弱灯光下为我们一针一线的缝补衣服,她们那戴着花镜的身影在我闪烁的泪光里逐渐放大、模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9年,21岁的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上了市属福利企业的工作岗位,我从嗷嗷待哺的弃婴成长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人生又打开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我的目光渐渐走出了工厂,延伸到社会。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也更加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政改革发展的历程。
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为了让世界了解上海民政,儿福院作为涉外接待窗口所举办的好心人抱一抱孤儿、家庭寄养等大型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纷至沓来的脚步。2001年9月,儿福院的孩子们搬进了一个全新的、被称之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儿童福利院。我听说,电视台录制了孩子们从早上起床、整理行囊到走进新家的全过程。11月,亚太区特奥乒乓球比赛开幕式现场就放在新院的大花园中,那夜,我仿佛看到了流光溢彩的焰火,仿佛看到了世界对儿福院、对上海民政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民政职工看民政”的活动,我兴奋地一整夜没有合眼,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当微风轻轻推开院门的那一刻,呈现在眼前的是充满童趣的建筑和温馨家园的气氛,这里——俨然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童话世界。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家,是我梦寐以求想回的新家!新院不仅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宿舍、教室、舞蹈房,每一处都透出活泼温馨的气息。当我轻轻走进孩子寝室的时候,也许是心灵感应,睡在婴儿床上的孩子都醒了,他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伸出一只只稚嫩的小手,纷纷露出想要我抱一抱的神情。虽然我拄着拐杖,站立不稳,但还是在保育员的帮助下,情不自禁抱起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我紧搂着孩子,酸楚的心情令我百感交集,我们都是不幸的人,但我们又都是幸福的人。我的心在呼唤,怀中的孩子在寻觅……“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不知何时孩子们唱起了歌,我和着孩子的歌声,思绪万千。虽说遭遇父母遗弃,但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在新家他们拥有同样的蓝天和阳光,拥有社会上孩子同样的快乐和同样温暖的家园。
我回家了,却未能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培育我长大的老师阿姨可能都退休了,我连一声谢谢都无法当面报答。遗憾的同时我又欣慰的看到,年轻一代是如何接过爱的接力棒,用同样一颗炽热而善良的心,慈母般关爱着这群残疾孩子。那一声声问候沁人心脾,一张张笑脸打动人心。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全都写进了“市文明单位”、“市劳模集体”、“全国十佳服务机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您看那一面面奖牌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抚昔思今,感慨万千。作为一个民政人,我亲身感受了民政改革30年的沧桑巨变,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岁月更迭,春风依旧,在这个花香果硕的季节,让我们迎着春风绽放的更加精彩,祝福民政事业沐浴着春光大放异彩,同为祖国改革开放的春天而放声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