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政三十年

民政信息化——改革开放的灵动音符


发表时间:2009-08-05

上海市民政局信息研究中心 许静

清晨,迎着暖暖的阳光踏入办公室,开启电脑,轻点鼠标,一天的工作安排便跃然眼前。我,一个现代民政人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信息化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靠一笔划“爬格子”写公文的方法早已落伍,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的新建、修改、保存一气呵成;靠楼上楼下“人工传递”公文的方法也不再流行,利用民政电子政务平台,公文的流转、审批、签发一步到位;靠人工统计民政数据,过程既费时费力,结果又差强人意,利用位于市、区、街镇“三级联网”的统计系统,数据的查询、汇总、分析一并完成。办公无纸化、业务流程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力诠释着“现代民政”的内涵。

信息化已成为民政业务发展的助推器。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救灾捐赠系统及时准确地统计了相关的数据报表,并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实现了救灾数据的网上公示。今年,又是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奥运年”,无数的青年情侣梦想在“奥运日”踏入婚姻的神圣殿堂。婚姻网上预约系统和婚姻业务登记系统准确预测出登记人数,缩短了登记时间,有效地避免了“奥运日”结婚登记的“爆棚”现象。

救灾救助体系的新发展、婚姻收养工作的新举措、优抚安置事务的新建树、社会福利事业的新突破、福利彩票发行的新面貌、收入核对业务的新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求新求变,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奋力开拓,信息化正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信息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演绎得更加生动。电脑,我们最亲昵的工作伙伴,最初只被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文档录入工作。“局域网”的兴起,使它们成为“网上邻居”,实现了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而今,“互联网”又让它们轻而易举地同世界各地的“朋友”建立了联系,从信息检索到资源下载,从视频对话到网络购物,无时无刻,无所不能。上海民政网站的开通更是开启了“民政为民”的快速通道,打造了互动交流的崭新平台。“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将各类民政信息公示于民,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网上办事大厅”栏目开通了32个行政审批事项,市民足不出户便可提交申请;“民政便民地图”栏目内嵌了电子地图技术,民政各服务网点一目了然;“服务直通车”栏目更是整合了婚姻救助等各类资源,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民政工作真正做到了透明、公开、便民、高效。

11年来,上海民政信息化飞速发展。我们已建成了由民政三级主干网络、上海民政网站、民政电子政务平台、民政业务应用系统、民政辅助决策平台所构成的信息化体系架构。目睹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关注社会民生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努力用数字化手段为上海民政描绘出着更壮丽的蓝图,我们正努力用信息化音符为上海民政谱写着更动人的旋律。为此,我们忙碌着,我们奉献着,我们充实而快乐着……

穿行时空隧道,拂去岁月履痕,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回首过去,民政信息化11年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潮中只是沧海一粟,然而正是它让我们每一个民政人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上海民政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的风云际会,30年的风雨兼程,是改革开放,让民政事业改头换面;是改革开放,让民政发展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发展是一首高亢激扬的交响曲,那么,上海民政信息化就是这华美乐章中一个跳跃灵动的音符。

我无比幸福,因为我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骄傲自豪,因为我见证着上海民政飞速发展的辉煌;我更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我和我的同仁们将继续奋战在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我们要让上海民政事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飞向更绚烂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