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书香寄成长”主题征文信念指引前进的道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发表时间:2008-08-20
说到红色经典,青年朋友们能想到的是什么呢?硝烟弥漫的战场?抑或是惊险刺激的敌后地下工作?对,那些的确能称得上是红色经典,但是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却是一个不同的故事。其中有战争的残酷,有生活的艰辛,更有死亡的恐惧,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物心理成长和变化过程的描写,那就是曾经改变过一代人的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主角保尔•柯察金是怎样从一个被压迫的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劳动者,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同敌人,同病魔,同死亡,甚至同自我战斗的感人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说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小说中去,所以读起来异常真实,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人的感受。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来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又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
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有些青年朋友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感到空虚和压抑,那不是因为物质上的原因,而是因为缺少精神上的寄托和依靠,具体来说,就是精神上和信念上的理想缺位。不是简单的物质理想,而是缺少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柱,“没有精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历史上这么多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与敌人战斗,靠的不是物质力量,而是靠强大的精神与意志在和敌人在战斗,而这正是现代人们所欠缺的东西。
结合自身,看看身边的同龄人,我联想到:从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到现在具体为老人服务的民政人,在我走过的人生旅途中,从来不缺少信念的寄托和依靠。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精神力量支柱,在部队的时候,我思想上一直积极上进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早早明白了真正“为人民服务”就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当我来到福利院,从事为老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的时候,同样的信念鼓励着我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多为老人着想,为一线员工着想,把可预见的事情提早解决,真正树立为老服务意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也许正是源于一些朴实而实在的信念,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收获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经验、能力、人缘……
我们青年朋友应该读一些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书,看一看保尔这个铁血战士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命运,学他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豪情;学他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创造自己未来的决心;学他在困境下不言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更要学他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通过阅读这类励志类的经典作品,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武装自己,摆脱迷茫和彷徨,在精彩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正如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