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书香寄成长”主题征文

品位“狼性”——读《狼图腾》有感


发表时间:2008-08-20

《狼图腾》是作者姜戎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才写成的一部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区区50万字却向读者展现了草原狼在远古草原、华夏文明乃至与整个世界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在书中重新认识草原狼,重新认识草原,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我们人类自己。

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震撼了我现在已经不会轻意感动的灵魂,让我在读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

在我记忆中狼是凶猛的、残暴的,幼年时代的童话故事《大灰狼与小白兔》、《狼外婆》,所学的汉语词汇也同样全都是对狼的诋毁和贬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狈为奸……浅薄的知识、短浅的目光让我对狼有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

感谢《狼图腾》让我看到了狼的智慧: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感谢《狼图腾》让我看到了狼的勇敢: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

感谢《狼图腾》让我看到了狼的团结: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当,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这就是狼性。

随着《狼图腾》一书的热卖,关于人性、狼性、羊性的讨论也随之大热,人们开始崇尚狼性,很多企业甚至把“狼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一味强调狼性的重要。的确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道家文化源远流长,流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影响着每一代人。如今“狼性”似乎离我们日渐远去,难道我们的身上真的只存在“羊性”了么?

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各国华侨纷纷联动,吹响保卫奥运圣火的“集结号”,这种爱国的热情和力量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狼性”;上海女孩儿金晶作为奥运火炬手用残缺的身体誓死护卫,那一刹那的坚定和勇敢也是一种“狼性”;北川公安局副局长大庆:忍着丧妻之痛,押上17名幸存在押人员紧急转移;民警邓波抱着儿子的遗体守护看守所的枪支;人武部长郑强,十几名亲人下落不明,却先去救在废墟中呻吟的群众;北川县长经大忠在房屋倒塌前最后喊出“干部留下,让学生娃先撤”他喊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喊出了护卫群众的使命,喊出了内心深处的“狼性”;“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地震发生时张米亚老师用双手死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以救出孩子;刘永宁老师救出59名学生,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女儿……在灾难面前的那种不经思考巍然应对,这何尝不是一种“狼性”。

勇敢、团结、强悍、智慧、耐性、机敏、警觉、耐力、不屈不挠、肝胆相照、视死如归……我被狼的故事所感动,被人的力量所折服!

作为一名护士,一名在福利事业岗位上工作的护士,原来我一直以为我之所以热爱这份职业,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是因为同事关系的融洽;是满足于在照顾病人的同时所获得的那一点点的成就感……看了《狼图腾》一书之后,我才发觉,那种对于患者的无微不至的奉献;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配合;对于工作、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就是狼性。姜戎笔下的草原狼让我认清了我自己,认清了心中那泊涌动的力量。

其实我们不需要呼唤“狼性”回归,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你一定能看到远处那对绿莹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