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五四传统和时代精神征文

来自渔阳里


发表时间:2006-02-22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
5月3日,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外交失败。5月4日,北平各学府的莘莘学子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随即,青年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开来,游行集会人群也突破了先前单一的知识分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工学商联合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中国青年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迈上了历史发展的舞台、走进了社会变革的前沿!
各地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直接催产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而以马列主义武装思想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成了指引进步青年的导师。1920年8月22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渔阳里创建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中国青年有了自己的信仰、有了自己的组织;共产主义事业有了后备军、有了接班人!
共青团自诞生以来,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沿。他坚定信念、发奋学习、锐意进取、自觉奉献、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在党的指引下、在各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八十六年来,共青团培养了无数的铮铮神州爱国青年,拳拳华夏优秀儿女!
在我们荣誉军人疗养院,也有这样的优秀团员青年。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为民政优抚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务科张宁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他积极参加院部、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把民政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孺子牛精神同青年团员的自觉奉献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应用统一,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合格的政治思想,让张宁始终把为优抚对象提供贴心服务牢记在心。财务科作为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扇窗口,面对长期疗养和短期休养人员以及前来结算的住院老人家属,张宁坚持做到热情接待、规范操作、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每月主动按时上门收取费用,帮助老人解决医疗费用报销的问题。一些老人由于年老体衰,在节假日或是深夜病情变化必须转院治疗,一个电话,张宁会迅速赶到单位为老人作好出院帐目结算,确保不延误治疗。
随着医保工作的逐年规范,信息化水平的渐次提高,上海市医保局对医保结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我荣军院完成了财务、病区、药房的局域联网工作,财务科为该项工作的负责部门。学习财务出身的张宁同志捧起电脑网络的书本,认真研读,并完成了准备阶段大量的初始化工作。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传输软件知识、病区管理软件和药品管理软件应用知识,协助程序专管员对病区和药房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仔细的讲解要点,耐心的排解难题。常常一弄就到了晚上九点、十点钟。对此,他只是淡淡的一句“没什么,年纪轻,多干点是应该的”,这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宁同志还积极参加团支部和院部组织的各项外务活动。组织并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同学与在院疗养老兵和住院老人们进行联谊活动,即排遣了老人们的寂寞、安抚了老人们的心,又使更年轻的一代接受了爱国主义熏陶和敬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今年年初,张宁同志还参与了上海市民政局的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协调办公室长达半个月的工作。时值年度结算之际,他协调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怀着高度热情投入到繁忙而又陌生的工作之中。半个月,早出晚归,张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荣军院赢得了赞誉!
今天,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青年,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实践着在团旗下的誓言。
初升的太阳,从渔阳里一路走来,他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继往开来,只为开创新的时代,实现壮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