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纷新实践!这家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2025年10月11日)
上海市青浦法家云调非诉讼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3年8月成立,是以调解的方式,独立、公正、高效地帮助当事人解决各类专业性、行业性纠纷的社会组织。中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综合运用调解、保全、非讼、诉讼、仲裁等程序手段,为各大机构和组织提供纠纷多元化调解服务,在基层化解争议矛盾,助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自从法律智能体上线一年以来,服务群众26.5万人次,群众满意度高达91.7%,更凭借智能化服务为社会节省法律咨询成本超150万元。
科技赋能:构建“AI+ 人工”递进式调解新模式
在传统调解中,案件分流慢、信息不对称、调解员精力有限等问题,常导致群众维权耗时长且成本高。中心直击痛点,引入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化调解体系,让科技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引擎。
AI智能体的率先介入,承担起案件初筛、信息整理、法律条文匹配的前置服务角色。群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纠纷诉求,AI系统便会快速分析案件类型,自动调取相关法律法规与类似调解案例,生成初步调解建议,不仅大幅缩短案件分流时间,还为后续人工调解提供专业参考。对于事实清晰、争议较小的简单纠纷,AI甚至能引导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实现秒级响应、快速解纷。
当遇到复杂纠纷或AI难以推进的情况,系统会自动将案件流转至专业调解员手中,开启人工调解环节。调解员依托AI提供的案件分析报告,精准把握矛盾焦点,针对性制定调解方案,避免重复劳动,提升调解效率。这种“AI铺路、人工攻坚”的递进模式,既发挥了科技的高效性,又保留了人工调解的温度与灵活性,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兼顾。
普惠下沉:公益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技术赋能提升效率,而服务下沉则传递温度。中心深知,法律服务不仅要高效,更要接地气。为此,中心走出线上平台,深入基层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将专业化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让法治精神融入社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在助老普法领域,中心开展“助老普法进社区”活动。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将枯燥法条转化为生动故事与案例,让老年人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反诈法律知识;联合编撰反诈宣传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防骗技巧,提升老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手把手指导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使用线上法律服务,切实破解老年群体维权难、怕维权的困境。
在校园普法方面,中心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推出反校园霸凌主题宣传,通过案例分享、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在基层治理赋能方面,中心举办“矛盾纠纷调解培训进社区”活动,为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提供专业调解技能培训,讲解常见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调解技巧,分享“AI+人工”调解模式的实操方法,帮助基层工作者提升解纷能力,推动形成社区自调、科技助调的良性循环。
在宣传展示方面,中心在“法家云”平台打造“热门法律解读”专栏,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元形式,围绕婚姻、继承、劳动纠纷、交通肇事等热点领域,解读热点话题、热议案件与新法颁布,配合律师介绍及联系方式展示,为群众提供自主学法的便捷渠道。这些公益行动让中心的服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高效解纷拓展到普法育人,真正实现了“法律服务零距离、法治宣传全覆盖”。
多元深耕与行业引领:智慧调解发展之路
随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心的服务领域持续拓展,从最初的民生纠纷调解,逐步覆盖金融、涉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等多个专业板块,构建起全领域多层次的智慧调解体系。中心既能承接法院与政府的委托调解,也能为公众提供便捷普惠的法律咨询。
作为“互联网+调解”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中心的目标不止于做好自身服务,更在于引领行业发展。以“打造区域性智慧调解标杆”和“推动AI解纷模式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长期目标,让科技赋能的调解服务惠及更多人。一方面持续优化智能体,升级算法模型,提升复杂案件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地区调解机构、司法部门的合作,推动智慧调解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助力形成智慧协同的调解新格局。
从技术创新到服务下沉,从多元拓展到行业引领,中心通过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未来,中心还将继续以科技为翼、以法律为魂,在推动公共法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智慧调解的力量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