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2025年01月27日)
2025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回顾中提到,“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策源能力实现新突破。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成立运行……”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广泛合作搭建合作网络,开展概念验证、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是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与指导下,由国内领先的科技产业服务机构联合头部合成生物学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创新中心以非营利方式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非营利组织、领军企业等广泛合作,面向全球开展合成生物领域人才网络搭建、技术合作、概念验证、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创新中心依托上海强大的国际化资源,发挥上海国际顶尖交流平台和国际行业巨头企业总部集聚的优势,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与世界顶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搭建全球合作网络。
逐步构建以国际化为导向的合作网络
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生物质材料和能源等领域,拜访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围绕合成生物学商业化趋势与挑战、中国未来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发展方向、企业在中投资与分公司业务方向等议题,拜访德国巴斯夫公司、丹麦诺维信等国内外相关领军企业,积极建立起立足上海的开放国际合作网络。
与上海水木络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简称“TR35”)落地闵行大零号湾,举办了TR35中国榜单与TR35亚太榜单发布的两场人才峰会活动,聚集了全球150余位科学家代表和新上榜的青年才俊。创新中心主办“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和“浦江论坛”专题分论坛“国际合成生物学创新论坛”,两场合成生物学行业峰会邀请到近 200 位海内外学术大咖、青年人才、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代表,就科技创新、学科融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探索形成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机制
创新中心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科技自立自强的机制体制创新,充分依托上海开放地位及自贸区政策优势,探索制定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中心战略发展顾问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转移团队建设,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教授建立起联系。深入了解高校科研机构各课题组的科研体系及最新研究进展,发掘高潜质概念验证项目,从产品、技术、市场、成本、客户的角度,开展概念构建和可行性分析,挖掘了有潜力的应用型和平台型项目。
2024年4月,创新中心与波士顿咨询(BCG)与波士顿投资(B Capital)联合发布了《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从合成生物学概况和发展前景、全球和中国合成生物学细分市场以及中外产业生态对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布局与发展。
持续打造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创新中心积极与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机构开展合作,围绕合成生物学跨越技术、工程和产业的转化鸿沟,创新中心组织建设生物医药转化平台、高价值分子转化平台和大宗生物化学品转化平台等企业化、市场化独立运行的合成生物学转化平台,系统性解决合成生物学技术到产业化中的重大工程难题,支撑创新中心孵化的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生物医药转化平台落地张江创新药产业化平台,与张江集团合作建设,为生物药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和孵化提供AI支撑下从临床到临床闭环的生物药发现服务。大宗生物化学品转化平台落地上海化学工业区“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与上海化学工业区合作建设,为大宗化工品生产向生物质原料的转型,提供工艺研发和中试放大的服务。
创新中心正在上海打造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相融合的合成生物学创新生态,努力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科技和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