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工力量,让“善行”跨越山海→
(2025年01月14日)
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以下简称“阳光善行”)是一家在上海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成立于2014年9月,多年来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用专业践行使命,倡导社会参与。作为一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自身规范发展、专业成长的路上,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与边境欠发达地区牵手,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改善社会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东西部社会组织协同发展。
孵化当地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2018年11月,阳光善行牵手计划项目团队首次到达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调研发现当地73家社会组织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占比为0%。针对这一现状,阳光善行于2019年5月出资成立县域内首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蜻蜓社区公益事务中心(以下简称“竹蜻蜓公益”),通过交流参访、专题培训、线上、线下陪伴式督导等方式,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阳光善行派驻具备专业服务优势与管理经验的项目部长兼任竹蜻蜓公益管理人员,“手把手”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愿意扎根山寨、能力突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经过督导,竹蜻蜓公益社工均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持证率达到了100%,机构业务范围也从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扩展至特殊人群关爱、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等。竹蜻蜓公益所开展“侨·未来”东回镇班利村儿童成长助力计划、团中央“伙伴领航”娜登社区青少年陪伴辅导服务荣获澜沧县第一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铜奖。
落实立项帮扶工作,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立项帮扶”是阳光善行开展结对帮扶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方面,通过“立项”为处于初创期的竹蜻蜓公益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立项”帮助当地解决突出社会问题,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实现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目标。五年来,阳光善行围绕儿童、青少年服务、特殊群体关爱、乡村治理等领域,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竹蜻蜓公益,支持和实施一批“需求突出、专业性高、成效显著”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在儿童、青少年服务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存在入学适应困难、缺少关爱陪伴等现象,阳光善行积极链接内外部资源,开展从普通话推广到综合素养培育的“呀咪呀吧”助学计划,关注青春期健康教育问题的“守护星”儿童青少年健康保护项目。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家庭教育指导、成长课堂、入学体验营、公益集市等活动,培育村寨学生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儿童、青少年等服务。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落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呀咪呀吧”童伴计划以及帮助困境儿童安心上学的“竹蜻蜓”助学计划,开展个案走访、成长小组、主题活动等。五年来,共开展各类服务632次,服务22126人次,服务先后覆盖竹塘乡的云山村、蒿枝坝村组、军艋村,东回镇的阿永村、班利村、改新村,勐朗镇的南角河村组,酒井乡的岩因村等4个乡镇8个村(组)以及东回镇中小学、酒井乡中小学、竹塘乡中小学等7所学校。
运用“五社联动”机制,优化服务支撑体系
“多元力量参与”是推动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阳光善行以公益服务项目为核心,为当地构建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优化服务支持体系。
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发动7家企业、12家社会组织、2家律所、1家会计事务所、1支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方捐赠儿童、青少年服务以及社工成长教育相关物资、资金261万余元。建立小面包儿童之家、银荷图书馆、健康体育室、卫生健康基地、爱心乐园,开展助学计划、留守儿童服务、青春健康教育以及志愿增能项目,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13批企业、律所、社会组织、公益妈妈团志愿者赴澜沧双向交流,形成以竹蜻蜓公益(社会组织)为载体,培养在地社会工作人才,通过公益服务项目,联动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共同参与的“五社联动”机制。
“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是云南省民政厅对阳光善行在澜沧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总体评价。阳光善行在澜沧县开展社会工作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服务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2022年9月,牵手计划项目组被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上海市“工人先锋号”。2024年,阳光善行作为15家结对帮扶乡村振兴优秀社会组织之一 ,获评云南省民政厅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