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包含无障碍工具条打开按钮,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2019年第1期
殡葬改革再出发的最难点——殡葬理论、认识和观念
2019/09/11 10:15:29

◎ 文 / 诸华敏

在党的领导下,殡葬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2019年,遵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再出发”的号令,各地殡葬界精神振奋,凝心聚气,踏上了新征程,为创造下一个40年的更大精彩而发奋工作。

2019年,将注定成为殡葬改革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刻。1956年,因全面倡导火化改革而载入殡葬史册;1978年,殡葬改革因改革开放而开始迈开了大步而载入殡葬史册;2019年,殡葬界将因遵从“再出发”的号令创造新辉煌而载入史册。

在2019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殡葬人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多个视角——社会经济的、文化建设的、区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等等视角,进一步确立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进一步明确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新途径、新抓手,进一步探索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亮点的新思路、新方法……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向殡葬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社会老龄化深度发展,年死亡人口逐年攀升;殡葬服务对象逐年扩大,累积效应显现;广大公众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上海等地区率先进入中高收入城市,殡葬消费能力大幅上升;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差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现代殡葬需求被释放出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势将引发殡葬新的需求,对殡葬服务——既要量的大幅增加,又要质的快速提升……

但是,现有的殡葬设施——无论是殡仪馆还是公墓,都承受不了传统的以消耗土地、石材等有形资源为特征的增长模式;当下的服务体制和服务方式也难以充分满足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殡葬服务……

十分明显,上述问题,正是当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殡葬中的具体表现,表明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新的性质、新的内容、新的水准上呈现出历史性的跃升。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再出发”的重要历史时刻,应在更高层面上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以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改革者的姿态,推动殡葬改革全面深化,激发巨大活力,释放现代殡葬服务的巨大力量,推动现代殡葬服务能力和现代殡葬水平的全面提高。

——文化强国彰显巨大活力,催促加快殡葬文化建设步伐。

与其他战线一样,殡葬战线在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强国方针中取得了卓越成就。殡葬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多被殡葬工作者所认识,“做殡葬就是做文化”正成为越来越多殡葬人的信条,殡葬单位加强了设施的文化建设,殡葬环境的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公众殡葬活动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这一切的巨大变化,都发生在上一个光辉的40年中。

人既有动物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文化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逝者曾是社会历史的创造主体。国人素有尊崇逝者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在殡葬服务中,在实施逝者遗体减量化及骨灰减量化的同时,做好文化环境建设,进而高度重视保存逝者用一生创造的人生文化,将其演绎为生命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使殡葬服务带来社会文化的增值,推动殡葬服务进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轨道。在进入又一个40年的岁月中,我们应致力于建设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特征的、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魂、体、形”三合一的殡葬事业,走出“殡葬服务就是处理遗体(骨灰)”的传统老路,终结殡葬服务中残存的“抢遗体”、“抢骨灰”的窘况,及时转变到“抢救”逝者最宝贵的人生文化中来,保存历史记忆,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正气,温暖人心。

——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研究一体化下殡葬新业态的时机成熟。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一体化加速推进,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也将会提出殡葬业区域一体化重构的新课题。

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布局正全面进行,路桥交通越来越便捷,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上海到黄山过去要8小时,现在只要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长三角地区多个领域都在按国家战略作新的布局,研究部署、实施长三角一体化下的战略发展新模式。殡葬业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在殡葬设施、殡葬用地、殡葬管理、殡葬人才、殡葬科研、殡葬文化及大型殡葬活动等等领域中探索互通、互联、互动、共创、共建、共享的新路径,创造区域协调发展下的殡葬新业态。

上海是全球超大城市,更是长三角的超大城市。上海殡葬界也应树立新思维,筹划新发展,寻求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殡葬卓越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创造殡葬改革再出发的新经验,在践行国家战略中有新作为。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推动殡葬业态发生重大变革。

互联网与5G的广泛应用,快速渗透,形成点对点、扁平化、分布式的交流平台及去中心化的社会服务结构,把种种传统壁垒一一打破。智能化、机器人在各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一切,都将推动现有的殡葬服务体系、殡葬服务方式的重建,无人火化车间不再是异想天开,智能机器人火化工或将成为“新员工”……

殡葬科技创新关系殡葬业的未来。现代科技不仅是殡葬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极大提高广大公众对人及其生命本质的科学认知水平,成为殡葬演进的内生力量,从而使殡葬服务,从内容到形式、结构到功能发生相应的重大变革,变革的烈度或将超过40年前从火葬场跃升为殡仪馆。因此,我们应主动谋划、尽早布局,大力加强殡葬科技创新,跟上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亲手创造由科技“革命家”引发的殡葬新业态。

以上,笔者仅从四个角度简述了新时代殡葬业将面临的新常态。当我们迈开步子再出发时,也不时感到种种疑惑、种种困难。回想40年改革开放中发生的人与事,那年月,最难解决的是什么?如同企业改革,“最难解决的,是理论、认识和观念问题。”(李克强语,转引自2018年12月17日《解放日报》12版首席专版《访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一文)在当下,殡葬理论、殡葬认识和殡葬观念的问题,也正是殡葬再出发中的“最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早些年,有学者试图用“多重生命理论”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但是,社会实践证明了关于生与死的理论、认识和观念问题远没有解决;又比如,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以追求梦想为载体,讲的是让死者“回家”的故事,描写了死亡、记忆、离别与爱。试图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并不意味着逝者将与生人天涯两隔、永不相见。“记住死者”,就可以让死者“回家”,防止真正的死亡。在媒体宣传下,票房价值推高了,片中涉及生与死的内容,却没由此引发人们对保存、弘扬逝者人生文化的重视……这种种状况的出现,表明殡葬理论有待完善,殡葬认识有待提高,殡葬观念有待转变。

殡葬理论工作者理应担当起更大的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求是》2019年第一期,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我国殡葬事业的新发展,急需加强殡葬理论研究,指导殡葬实践新突破,发挥殡葬理论超前作用;公众殡葬认识和殡葬观念朝着新时代发展方向的转变,而不是退回去,急需现代殡葬理论的引领;当下殡葬业态中出现体制内外、编制内外的某种相持状态,急需殡葬管理理论走出传统,取得新的突破,为加快形成现代殡葬新业态做好理论铺垫;目前个别地方出现殡葬陋习泛起的状况,而殡葬管理却不够有力,甚至出现“不愿管”“不敢管”“一管就出错”的案例,急需殡葬理论工作者站到前台来,热情支持殡葬改革,主动为殡葬改革的持续深化新方案谋划,推动殡葬管理的完善和强化,避免只当“事后诸葛亮”;我国具有悠久、丰富的殡葬文化史及当代殡葬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卓越成就,理应在全球殡葬界赢得话语权,急需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殡葬理论体系,从而担当起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

2019年,在这殡葬改革“再出发”的重要历史时刻,应进一步鼓励开展殡葬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攻克“最难解决”的殡葬理论问题,增强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力度,充分发挥正确殡葬理论的指导作用,防止发生“盲人骑瞎马”乱为,避免出现“夜半临深池”的险情,在殡葬改革实践中展现殡葬理论的活力和生命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为推进现代殡葬事业高水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区域包含主办单位、地址、邮编、工作时间、电话、网站备案号等信息,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版权所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邮编:200125 工作时间:9:00-17:00
电话:总机 23111111 网站编辑部:35356321
沪ICP备2021016245号-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8065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013 网站标识 我要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