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包含无障碍工具条打开按钮,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2019年第3期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行业全面发展(上)
2019/09/11 10:36:54

导读:看清来路,更能明确出路。本文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殡葬业持续发展的经验,根据党中央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令,结合《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十九条)的要求,作者深入探究殡葬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殡葬业全面发展的“十化”,这就是:人本化、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多功能化、集约化、公益化、差异化。这“十化”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内涵。编辑部将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行业全面发展(上)

◎ 文 丁长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总书记讲话精神,是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和指引。

中央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令,意味着要求我们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当我们站在迈入新时代的当口,既要顾瞻第一轮殡葬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成功的经验和遭遇的挫折,又要敏锐地觉察新的时代要求,历史使命和宏大目标。唯其如此,方能在新一轮深化殡葬改革的征程中,搞好顶层设计,战略性思维,全局性运筹,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这就是说,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首先要有时代意识。要找准时代定位。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方向任务、目标,也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和资源。深化殡葬改革的进程,不能仅从本行业来考察,要从大时代、大格局的总体形势来判别,要从各行各业共同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审视殡葬改革的作为。把时代目光,时代标准作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视角,来规划和督促我们深化改革的举措。

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要有前瞻意识。前瞻意识来自于时代意识,又不同于时代意识。它是基于时代意识,沿着时间维度纵向的深入思考和把握。前瞻,离不开对现实的把握和对美好愿景的追求。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有真正合理的前瞻思维。前瞻总是指向未来,处于现实的人们怎能科学地把握未来呢?这是因为现实的发展变化规律会延伸到未来。越是对现实具有深邃洞察力的人,越是具有前瞻意识,并能科学地把握未来。未来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在现实中总能看到未来的影子。我国许多地区的殡葬工作者各自从不同方面展现出这种前瞻意识。如报载安徽省濉溪县在殡葬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保障改善基本殡葬服务,丰富拓展非基本殡葬服务,从而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殡葬服务需求。他们在前瞻性思维中凸显了现实性与未来性的一脉相承和完美结合。

深化殡葬改革,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要有全局意识。

殡葬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殡葬改革越深入,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就越复杂。改革的推进者既要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又不能不合理地顾及这些关系的存在并合理地加以解决。深化殡葬改革的全局意识,就是要顾及并处理好具体的改革措施与大局的关系。这其中包括与全社会改革开放的关系,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本单位与同行业其他单位的关系。这种种关系中,可能有利益共同体关系,也可能有非利益共同体关系。对此,要慎加审视,合理应对。要善于从大局权衡处置。

还有,要有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是最大的创新,殡葬改革是殡葬行业首要的持续性的创新工程。殡葬业所有具体的创新活动都可以纳入这一奇伟创新工程之中。在未来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创新意识也要深化。这种深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利用创新思维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面对殡葬“两难”局面中,走创新之路,解决难题。例如,面对每年亡口不断增加,而丧葬用地不断减少这个难题,不是靠葬式创新、科技创新来加以解决的吗?面对乡村城镇化,民众丧葬需求甚为迫切,而散坟乱葬又不允许,各地不是通过筹建公益性墓地这一创新葬式加以解决的吗?再如,引导殡葬观念更新,使丧葬由陆向海,不是解决我国亡口众多,与活人争地窘境的广有前途的良策么?又如,创新意识不仅指大的宏观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还包括殡葬业每个具体岗位的细小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惠民、便民、绿色、生态,体现人文情怀。海纳百川,我们赞赏一切殡葬活动的创新,不管是来自殡葬工作者的,还是来自普通老百姓的,都欢迎。

秉持先进的积极的改革意识,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人本化

在新一轮殡葬改革与全面发展中,首当其冲的是强调人本化。这是殡葬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业发展孜孜以求的目标。人本化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各类服务行业几乎都在强调人本化服务,殡葬业全面发展中的人本化又有哪些特色或特别之处呢?由于殡葬业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特殊性,人本化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秉持一般服务业共有的人本化理念。

《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十九条)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这是基于将殡葬业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的服务行业,对其人本化服务方向的权威表述。这一表述把人本化发展方向视为关系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代要求、服务宗旨以及新发展理念等根本方面的重大问题。各类服务行业都为此而努力,殡葬业在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方面更应立志争先。

其二,符合人死亡后殡葬礼仪服务中特殊的人本化要求。

殡葬业除了为逝者服务,还要为其亲属服务。无论死者是谁,在亲属眼中都是最重要的人。家属面对逝者,悲痛欲绝,这时,对殡葬业的人情化、人性化服务也要求最高,感情也最脆弱。殡葬业的人本化服务更应力争做到完美无缺。这时,任何瑕疵都会对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社会越趋于文明进步,殡葬业越发展,殡葬服务项目就会越多、越人性化,殡葬业人本化责任越大。

几年前,民政系统领导曾指出:“‘死有所葬’应当被提到民生保障的重要日程。确保每一位逝者都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体现人性光辉,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在“死有所葬”中体现人的尊严、人性光辉,这是殡葬业人本化发展中的不懈追求。

其三,人本化发展方向是一个永久性、全面性概念。囿于小群体或眼前利益的所谓人本化,往往不是真正的人本化发展理念。进而言之,人本化不仅着眼符合今天的民众的利益,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民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因为满足民众今天的利益而损害民众长远的利益。不能损害环境而追求暂时的利益;人本化不能为追求部分民众的利益而损害全局性,整体性民众利益。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有明确的判断。

其四,由其三必然可以推论得出殡葬业的人本化发展必须坚守文化自律。人本化发展绝不是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随意的行为。人本化不是只谈向自然索取,而不谈自律、自我约束。只有在日益严格自律的条件下,并有相应补偿地向自然索取,才符合人本化发展要求。文化哲学告诉我们:人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向着更广阔的自由度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严格的自律方向发展。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二者并行不悖。殡葬业的人本化就是在其自由自在与自律的矛盾中不断前进的。

二、生态化

殡葬业的全面发展,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要坚持人本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则要坚持生态化。唯此方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长期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殡葬改革作为生态文明的推进者、促进者,在生态化发展方面应开阔思路,积极创新,从多个方面攻坚克难,把殡葬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主导观念。首先要在深化主导观念认知上下功夫。《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之(七)中提出“转变殡葬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十九条之(七)也提出“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都十分重视从提升生态化观念入手,全面提升殡葬业的生态化发展。应该指出:生态化观念,不仅要关注民众的殡葬消费观念,(这当然是重要的),还要关注提升殡葬经营单位的经营理念,以及坚守殡葬管理部门的生态保护红线。经营者、管理者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才能有效引导,转变民众的殡葬消费观念,减少深化殡葬改革的阻力。例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易德园介绍:“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节地生态方向,把易德园打造成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的旅游综合体。”易德园总面积仅70亩,他们拿出30多亩作为生态节地葬墓地,其余均用作旅游景观建设。如果没有强烈的生态化发展理念,恐难有这样的手笔。

主流行为。殡葬业生态化发展必须落实在殡葬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并努力引导民众的殡葬活动日益符合生态化要求。前者的行为是关键,而后者的行为是基础。所以十九条要求:“不断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引导从资源消耗逐步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加快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之五)“优化殡葬服务资源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之七)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充分领会十九条精神内涵,把推进殡葬业生态化发展落实在主流行为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力推节地生态安葬,例如制度创新,奖补并举,资源合理布局,倡导生命晶石等科技创新。

三、信息化

各行各业追求信息化发展方向,人们耳熟能详。这是因为信息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现代管理学认为:信息沟通是任何管理的核心职能或基本手段。社会现代化越发展,越是依赖于信息化水平。殡葬业如此,其他行业同样如此。

十九条中,多次提到殡葬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其中第十八条指出:“要发扬首创精神,……围绕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勇于攻坚,寻求解决对策。”第九条写道:“创新殡葬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这两条既指出了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也是殡葬业应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之(五)写道:“加快殡葬信息化建设,按民政部统一部署和殡葬信息化标准规范,构建省级殡葬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民政部门与各类殡葬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互联共享。”

面向内部。目前,国内许多殡葬组织都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主要是建设内部综合管理平台。例如,扬州墓园正在构建3D GIS综合管理平台,以实现可视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与无纸化的内部办公,平台办公、手机办公、人脸识别、客流缝隙、危险区域预警、墓区导航、职能灯控,AR生态葬等8个系统基本实现了客户工作人员网上参与墓园管理的全过程。

杭州殡仪馆2018年在原有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设置了“火化信息跟踪展示系统”,该系统设置于火化间丧属休息室内,与馆内原有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可以实时跟踪当日火化的每具遗体所处的服务状态。丧属可通过休息室内的三台液晶显示器同步查看火化进度。

面向客户。信息化必须让服务对象(主要是逝者亲属)共享发展成果。

生态葬区的亲属,通过实时大屏幕可以直接看到生态葬区的环境,点击查询,输入亲人名字后,在亲人埋葬的位置出现墓碑,四周鲜花簇拥,蝴蝶纷飞。

亲人难以亲身前来墓园祭扫,信息化视频远程传播可以实现代客祭扫,客户可以全程在线观看直播。

面向社会。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殡葬业可能在某项服务中面临公众的某一误解或存在某种瑕疵,这一情况经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民意发酵,就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引发不满,有损殡葬组织或殡葬业的形象。对此,如果殡葬业建立起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以回应社会和媒体对殡葬事务的关切,这对于殡葬业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树立行业形象是十分有利的。

四、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的含义是人工智能化技术普遍应用。

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二者互为一体。当信息化发展能代替人类完成某种功能时,殡葬组织的发展便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智能化发展不仅是未来的方向,其实,现在便已经提上了日程。2019年1月3日,南京召开的中国殡葬协会理事会上,有一个殡葬互联网+交流会,殡葬工作者和专家们分别发表了涉及殡葬智能化发展的议题,如有《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殡葬设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智慧殡葬助力服务效能》等议题,开启了殡葬业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殡葬业智能化发展,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人工的创造物,所以智能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的超越。但智能化却又蕴含着越来越多的对人类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的超越。在这个超越与非超越的问题上,正需要我们展开辩证思维,对智能化发展坚持理性引导。我们应坚信智能化发展的大方向。

例如,目前国内有不少墓园在加速打造智慧陵园,提供所谓智能化服务,主要用于在墓园中寻找墓穴的导航服务,以及覆盖整个墓区的智能监控系统。这两项服务的所谓“智慧”并未超越人类,但如果用人工来替代这些“智能化技术”却也是望尘莫及。因为智能化服务设施,可以不断生产出来,数量上不断增多,而人员只能是有限的;智能化技术服务是可以连续的,24小时全年无休,不会因情绪变化而影响服务质量;其提供的数据准确、不会遗忘,提供的图像清晰,这些都是人力服务难以企及的。

殡葬业智能化发展正方兴未艾,其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话又说回来,殡葬业不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事业组织,要长远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同社会专业组织相结合,以一个个智能化课题为突破口,坚持产学研三结合,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可行的路线方案。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有一个自然葬区,绿草坪下安葬着自然葬者的骨灰。该葬区一旁,放置着一个可移动的电子墓碑,形态与常见墓碑相仿。客户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星星人物传记平台”。立即响起舒缓的音乐,手机端和电子屏幕上同时显示出逝者的墓志铭、生平经历、所获荣誉、生活场景的视频、亲友撰写的怀念文章等等。这是北京长青与上海万豪共同努力促进陵园智能化发展的成功实践。

本区域包含主办单位、地址、邮编、工作时间、电话、网站备案号等信息,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版权所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邮编:200125 工作时间:9:00-17:00
电话:总机 23111111 网站编辑部:35356321
沪ICP备2021016245号-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8065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013 网站标识 我要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