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丁长友
一、大时代提出大概念、大理念是对每个行业的共同要求
202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多项特殊重大意义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将在年内完成全国的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准备迈入“十四五”规划建设;我国即将完成“两个一百年”中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伟大时代。每当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到来,每当人们拟定一个重大的战略规划,人们都会把目光聚焦于这个时间节点,审视时代特征,领悟“形势法则”,列数时代使命,进而创新、创造出一系列大概念、大理念,这既符合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们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需要。
在迎接大时代的浪潮中,随着我国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殡葬事业的发展,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了大殡葬概念以及因其向殡葬业实践渗透而形成的大殡葬理念,进而又反过来推进殡葬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社会三百六十行,行业有大小,业务形态有不同,但大时代催生孕育出的大概念、大理念是每个行业的共有特征、共同要求,应为每个行业所共享。殡葬工作者理应对大殡葬概念,大殡葬理念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社会意义予以更多关注和研究,将其视为殡葬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概念和理念是两个涵义不同的词语。概念是人们从认知对象的众多特性中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亦即理性阶段。人们对事物的科学认知,都是通过各种概念来完成和实现的。科学认知的表达就是各种概念形成的有序结构。
理念,或称为观念,是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所持有的看法、思想,它发挥着指导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是潜在的督导者、引领者。
由于现代殡葬业的许多业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更大的地域空间运作,在更大的社会服务系统中发挥作用,在广阔的视域中进行战略谋划……从这些“众多特性中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那就是一个“大”字,因而形成了大殡葬概念。殡葬工作者运用大殡葬概念来深化殡葬改革,创造殡葬业的美好未来,这便是大殡葬理念。要特别指出的是不仅殡葬工作者应及时确立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理念,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士,如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也都应深入理解大殡葬概念、大殡葬理念的涵义及其社会意义,因为它与这些部门和人士工作的开展都有紧密联系。
二、大殡葬概念的基本含义
概念与理念创新的价值在于引领行业实践的进步。今天提出大殡葬概念、大殡葬理念是为了引领殡葬业向更高的层次前进,作为一面旗帜,成为行动的向导。在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大殡葬概念及大殡葬理念的内涵。其要义主要有:
要义一:大视域战略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许多领域引入了“大”的概念,这是由于当时即将迈入21世纪,在伟大的时代催生出多个行业的“大”概念。如“大工业”“大农业”“大科技”“大教育”“大方法”等等。大概念拓宽了人们的胸襟,促使人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世界,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去制定发展战略。
战略是企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进程中的“指南针”“望远镜”“瞭望塔”。越是追求发展进步,谙于经营之道,便越是重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管理。然而,战略形成与管理进程中的每一步都同主导者的视域,即思维空间密切相关。立点高,思维广,明大势,掌全局,是对战略掌控者的基本要求,这种战略是大视域战略。
大视域战略要求殡葬工作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有世界性眼光、大时代意识、跨行业多领域合作的广阔胸襟。诚然殡葬业不是规模庞大的产业,但这并不限制行业工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战略触角的延伸。殡葬业的大战略往往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本行业本组织的现有规模,而频频获得突破。另一方面,应运用大战略来规划殡葬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实践,更多关注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至中央的号令、指示、要求,下至平民百姓的诉求意愿,满足小康社会民众对“逝有所安”的要求。
要义二:大区域联动
殡葬业是服务性行业,更是区域性服务行业。再大的殡仪馆和墓园,也只有区域性优势。一个殡葬集团即使在全国有多个布点,经营规模虽然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形成了大殡葬概念和这种概念指导下的大殡葬理念。大殡葬的又一重要特征是大区域协作联动。也许在过去,向殡葬业提出大区域联动服务要求的人并不多,就地满足人们殡葬事务的要求是常态,但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跨地域、远程获取殡葬服务的需求便日益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一天比一天强烈。例如,海葬是临海地域省市的天然地理优势,内地如何进行海葬,同时废除江葬、河葬、湖葬?如今,长三角地区建立海葬联动机制,通过四方(沪苏皖浙)协调,取得了机制上的突破,使海葬业务在长三角顺利进行,不临海也如同临海一样,人们可以便捷地为亲人实现海葬愿望,他们不再望海兴叹,这便是大殡葬概念及其指导下的大殡葬理念的体现。
又如远程祭扫、代客祭扫等问题的提出。那是因为现代人们外出频繁,远离家乡的人日益增多。人们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直接展现出满足人们新的需要的可能,也激发起殡葬人的大殡葬概念的形成。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近十多年来,不仅担负着为上海市民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的责任,还不时地为在全国各地发生的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事故中罹难者提供殡葬服务援助。起初,这些殡葬援助活动是应灾祸发生地区政府和民众的要求而前往,后来这逐渐被上海殡葬业界视为自己应担当的一种社会责任。这既体现出上海殡葬工作者的全国一盘棋的互助合作精神、对受难同胞深怀同情大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的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服务理念。这种大殡葬理念特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这种殡葬援助往往都是突发性的,援助工作队成员都是临危受命,需在数小时内组建完成,快速到达现场,他们为此争分夺秒。说明上海殡葬业在这方面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时间的紧迫性、适应性方面体现出大殡葬理念。
其二,殡葬援助工作任务重,距离远,成员执行任务,能做到积极与当地政府、同行、媒体、逝者亲属等方方面面协调沟通,听从调派、指挥,把援助对象视为自己的同胞姊妹、父母兄弟。这岂不远远超出了地区性服务的局限,这不就是大殡葬理念指导下的殡葬服务?
要义三:大格局管理
殡葬业是为民众提供殡葬服务的,但殡葬活动并不单纯是殡葬业工作者的事情。殡葬业固然是殡葬服务项目和殡葬产品的提供者,但殡葬活动还涉及诸如深化殡葬改革,对殡葬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乱象进行综合治理以及推进民众殡葬观念的文明进步等重大问题。要推进殡葬活动的文明进步,要对殡葬业进行治理,就不能只是着眼于殡葬业这一局部领域,必须突破常规的管理思想,树立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理念,从多个社会管理系统综合发力,形成大格局管理。
关于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要运用系统思维、树立大格局管理的思想,早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文件中就提出来了。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而言的,指出了包含殡葬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大格局的具体要求。
2013年12月19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指出:“注重统筹规划,提高保障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制订和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确定殡葬基础设施数量、布局、规模和功能。”该文还指出,为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在阐述殡葬管理方式时,强调“推动管理方式由行政管理向多元参与、共管共治转变,既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作用,用足行政管理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搞好综合执法,又要求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在殡葬管理中的作用。善于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多个主体、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这可谓是对新时代殡葬大格局管理的具体表述,其中蕴涵的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理念也发人深省。
大格局管理适应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理念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它又是大殡葬概念和大殡葬理念的形式性特征。
要义四:大文化内涵
进入本世纪以来,殡葬业界深化了对本行业的文化认知,认识到“做殡葬就是做文化”。这一认识先由个别人觉醒,逐渐被众多殡葬工作者认同;先前只是朦胧的印象,后来日益清晰,并确信这一观念的合理性、普遍性。
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殡葬业,或者说挖掘殡葬活动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可持续性的话题,是极为广阔的话题。因为无论哪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点,对他的“传”和“遗”都将纳入殡葬文化的宝库;无论一个人多么平凡,殡葬工作者都可能在他的人生中总结提炼出哪怕一点点闪光的东西,一点点、一点点地加起来,就是历史。表面上看起来,个人的人生文化称不上多么宏大或伟大,但当一个个普通人的人生文化积累起来时,就可能成为煊赫于历史的大文化。我们可以认为殡葬是个小行业,但殡葬业闪耀着众多行业无法比拟的渊博而精彩的文化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三种形态,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细细数来,在现代殡葬业的文化建设中,对这三类文化都有广泛的涉及和贡献。殡葬工作者以各种形式吸纳着这三类文化,同时又以多种形式对其传承和创新,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为推进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特殊的文化养分。
首先,在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殡葬业当数最富传统特色、最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业之一。从每年清明祭祀炎帝、黄帝的宏大盛典到平民百姓的家祭、墓祭、网祭,从祭奠活动中向先人诉说的简单直白的口语,到文人墨客的颂赋华章,无不表征着人民重视并遵从重礼明德、敬先尽孝的传统美德,殡葬业以各种服务项目和产品满足人民对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需求。
再者,殡葬业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各殡仪馆和墓园不断挖掘自身拥有的革命文化资源,编写宣传英烈的丛集、书刊、教材,开展生命文化教育,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真实可信且感人的文化材料。不少人都把殡葬单位看成是“文化高地”“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第一课堂”,不正反映殡葬业特殊的文化功能么?
还有,在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殡葬业提出安全殡葬、安民殡葬、惠民殡葬、暖民殡葬、绿色殡葬、人文殡葬、智慧殡葬等新理念,每一个新理念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导向,其背后都有种种具体的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见,殡葬业从事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某一时间段,某一专业领域、某一地区的文化创新和建设,而是延绵在历史进程中,从不间断,全地区、多领域的文化创新和建设。这里的文化不应视为一般的行业文化或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分支,而是一种大文化。大文化建设是大殡葬概念的表征,是大殡葬理念的又一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