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包含无障碍工具条打开按钮,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2020年第1期
让祭扫回归家庭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更应倡导家祭
2020/04/01 11:00:38

◎ 文/ 丁长友

2020年春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广泛传播,对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威胁。我国正举全国之力,严防死守,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限制人员的聚集便是主要防控举措之一,许多重大活动都已延期或改用不见面的形式进行。

清明墓祭是人流向墓园高度集中的群众活动,由此导致的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不可小觑。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以家祭形式进行清明祭扫,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家祭是传统的基本祭祀方式

对故人的祭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如在先人埋葬地的祭扫,称为墓祭,在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祠堂进行的称为祠堂祭,还有在灵柩出殡时经过的路边进行的祭拜,则称为路祭,而在家中进行的祭奠,即是家祭。

家祭是历史久远的传统祭祀活动。《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赴周考察礼乐,观看了周朝举行祭祀的明堂、宗庙后,感慨道:“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周王室的庙祭(庙堂祭祀)即其家祭。随着时代的发展,家祭从王公贵族专享的特权,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人的普遍习俗。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更表明在家祭时,后辈子孙应向先人絮告一番,告慰祖先,以表缅怀之情。

家祭的历史从数千年前开始,一直延绵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家祭之风在上海从历史长河中渐渐隐去。这一是因为祭祀被视为“四旧”扫除了,二是因为当时上海人大多是蜗居,实在找不到一块1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来进行家祭。况且,那时的家祭要烧锡箔纸钱,安全成为问题。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兴建公墓,后升级为墓园,从此墓园祭扫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主流。

纪年倏忽来到了2020年,为什么如今又倡导家祭呢?这里有几点要说明:

一是如今提倡“家祭”,“让祭扫回归家庭”,不是旧式家祭的回归、重现。如今提倡的家祭是新式的,更人性化的祭奠方式。与旧式的家祭根本的不同在于,新的家祭破除了封建迷信的灵魂观念,摒弃了灵魂再现、亡鬼来临等荒诞思想,而赋之以继承先人优良文化传统、懿德美行等新的理念及祭扫方式。所以,今日家祭的回归不是同一层次的周而复始,而是螺旋式的上升,亦即在形式上的某种相似中蕴涵着内容上的重大超越,是适应殡葬改革形势的新式家祭。

二是家祭具有极大的分散性。这样做,可以避免百万人流汇聚到上海各个墓园的窘迫情况,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乃至浪费。

三是家祭能有效阻隔疫情传播。为了打好新冠肺炎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为了家家户户的健康安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倡导家祭,更新祭扫方式,避免人群聚集,既传承了祭祀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举措。

二、如何进行现代家庭祭祀

祭祀理念支配着祭扫形式。我们倡导的现代家祭是在先进科学的生死理念和家庭伦理观指导下的祭扫活动,既革除了封建迷信的烧锡箔、纸钱等活动,又摒弃了若干烦琐的环节,每一项议程都是指向抒发对先人殷切的缅怀之情和人生文化的传承。这是一种祭祀文化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把现代家祭的整个进程简略概括为“一三五”模式,即一张祭台、三类物品、五个敬献:

1.布置一张祭台

家祭要布置一个适宜的家祭空间,这个空间应与家祭人数相适应。现代核心家庭的人数一般在3-5人,因此,应事先收拾出一个约10平方米的空间。家用杂物整齐地放置一旁。布置一张桌台作为祭台,以供摆放祭祀物品。

2.准备三类物品

家祭要准备三类物品。其一是逝者的象征物。任何祭扫都有明确的对象。象征物就是逝者的替代物,可分为主象征物和副象征物。前者可以逝者大幅肖像、摄影、视频、人生小电影来充当。过去有的人家没有这些,用木板写上逝者的名字也是一种方法。可见主象征物在家祭中是不可缺少的。副象征物是指逝者生前获得的、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荣誉或物品,如奖状、奖品、奖章、证书、著作或逝者的珍藏物等。

二是祭祀物,或称祭品。例如由传统祭扫方式改良而来的电子烛或艺术烛。食品有主食、副食、水果若干,其数量可由自己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应考虑家祭对象生前的饮食习惯、爱好,适应其口味、嗜好。

三是备齐敬献的花卉等礼品。花卉有丰富的象征性语言,人称花语。家祭可选用多种色彩和类型的花卉,构成对逝者的花语纪念。所以不必限制于雏菊、白菊、黄菊之类,其他花卉也可掺杂其中。

3.行“五献”

家祭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活动。为了增强仪式感和延续性,参与人员应在着装整洁、仪表素雅、态度认真的前提下,将家祭活动程序化,即将整个活动进行有序的安排。对此,可概括为五献:

一是献祭品。这标志着家祭的正式开始。家庭成员分工合作,在祭台上(或称灵位前)依次摆上主食、副食、酒类、果品、菜等逝者生前喜好饮食。摆放次序应是先正中,后左侧,再右侧。不要在祭台上反复移动摆放位置。家庭成员依次献祭品,让每个人都有一献或多献,可以增强祭祀的参与感、仪式性。

二是献花卉。事先在灵前布置有鲜花,且构成某种花语。还可以在家祭进程中,各人手持一支或几支纪念花卉,放置在台前或插在藻泥块上。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活动感。

三是献歌。运用录音机、手机等播放选定的纪念乐曲。这支(些)乐曲可以是逝者生前喜爱的,也可以是后辈选择用以表达缅怀之情的。

四是献祭文。诵读祭文是家祭的核心环节。主祭人(家长)应事先准备好一篇祭文,体裁不限。正如陆机《文赋》中所说的“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善文者可运用辞赋咏之,普通人则言由心发,写一些感恩缅怀的话或谈谈后辈生活、工作的情况,以告慰先人的殷切期盼。

五是献礼。家庭成员在灵前肃立、默念、三鞠躬。这个程序可以大家一同进行,也可以一个一个上前向先人鞠躬致敬。

家祭活动可以控制在20分钟左右。结束后,可进行一场小型追思会,家中长辈可向后辈介绍逝者的人生故事,以传承先人的优秀人生文化,充分发挥家祭文化的传承教育功能。

三、家祭与墓祭相比的优势

家祭、墓祭各有各的优势。墓祭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居民普遍采用的祭扫方式,固然有其优越之处。但随着节日祭扫中人流扎堆,路途拥挤,墓祭带来的隐患和负面效应也日趋明显。人们不由得反思传统的家祭,让创新的家祭方式来替代墓祭,日益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里,我们试图阐明家祭具有的优势:

1.家祭可以动用更丰富的祭扫资源。

家祭可以调用家中珍藏的各类资源,如先人的遗像、遗物以及众多生前的视频摄影。这些是外出墓祭不可能全部带去的。再如家祭中敬奉祭品花卉可以更丰富,不存在远程携带的难题。届时,只要一一奉上祭台,撤下也很方便。

唯一缺少的是逝者的骨灰这一最重要的象征物。但随着生命晶石工艺的成熟,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且生命晶石光泽、温润、玲珑剔透,比想象中的骨灰更具美感。如果家祭中具有逝者的肖像和生命晶石(仅数粒即可),那么,它同墓祭便是等量齐观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而对于没有逝者生命晶石的家庭,在此特殊时期,公墓方面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如组织员工拜祭园内墓位,并根据逝者家属的要求,将现场仪式过程以在线直播或录制视频的方式发送给他们。这样家祭参与者便能通过观看视频,获得一定的现场感。还可进行线上互动,面对屏幕进行五献仪式,倾诉思念之情。

2.家祭环境更易于把握,不受他人干扰。

家祭在时间、空间上,都由自己掌握,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如果白天没有时间,晚上下班回来同样可以进行。空间位置、宽窄,自己可以根据条件适当调整。而墓祭往往不仅有时间的限制,空间位置也较为狭小。一般的墓葬仅一二平方米,祭品摆放较为局促,因此敬奉的数量受到制约。“左邻右舍”如果同时祭扫,言语、行为往往相互干扰,自己敬奉先人的赤诚之心难以淋漓尽致地抒发。

3.家祭过程不受天气影响。

墓祭是在野外进行的,受天气影响较大。风和日丽,祭扫时自然身心愉悦,可一旦遇到刮风下雨,便会造成让人身体不适,情绪低沉,乃至“路上行人欲断魂”。往返奔波更添了份疲惫艰难。家祭却没有这一忧虑。

4.家祭更易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家祭是分散进行的,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自由度高,创新性强。所以在新型家祭活动中,更容易形成家祭的文化特色。其主要努力方向有两点:一是更好地发挥家祭在弘扬先人人生文化方面的作用,二是致力于转型发展中家祭的形式创新,使家祭的“一三五”模式臻于更加完善。

本区域包含主办单位、地址、邮编、工作时间、电话、网站备案号等信息,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版权所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邮编:200125 工作时间:9:00-17:00
电话:总机 23111111 网站编辑部:35356321
沪ICP备2021016245号-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8065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013 网站标识 我要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