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之前已发《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行业全面发展(上)》。作者认为,在迈入新时代的当口,殡葬行业搞好顶层设计、战略性思维、全局性运筹,方能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推进殡葬业全面发展,并以此总结了殡葬行业全面发展“十化”,即“人本化、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多功能化、集约化、公益化、差异化”,内容翔实,为殡葬行业改革再出发提供了具体思路。这次接着发表余下“六化”,以飨读者。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行业全面发展(下)
◎ 文 / 丁长友
五、标准化
2018年殡葬业十大新闻之一,便是“殡葬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足见人们对殡葬业标准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今年新年伊始,中国殡葬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秉持殡葬改革再出发理念,在南京总结了全国殡葬标委会开展殡葬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成果,有9项殡葬行业标准获准立项,研制5项行业标准,完成3项国家标准修订工作,4项标准预研工作,以及1项国际采标工作。
殡葬业将沿着标准化进程不断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任何行业共同的规律。标准化既是每个企事业组织最根本的管理基础,又是行业发展达到高端的表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展探索企业管理基础时,就开始把标准化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等六项管理共同列为各企业的基础管理,同时也是一切企业管理的抓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了我国每五年为一个阶段的管理升级。这段历史让我们记忆犹新,也沉积为我们宝贵的管理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叙述不要误以为标准化只是行业、企事业组织发展初始阶段要抓的工作,不要以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标准化管理就应淡出管理的实践。恰恰相反,标准化发展与追求同殡葬业其他发展目标追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甚至可以说,行业越发展,企事业组织管理越是趋于现代化,其标准化管理也越严,标准化发展水平也越高。这是因为:
其一,标准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的提升势必要求相应标准的提高,并以其为保证。脱离标准化,高质量便是空口无凭,质量是以过硬指标来证实的。
其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品牌,都在努力塑造品牌形象,造就品牌优势。产品品牌如此,服务品牌也如此。而这项工作最终又要落实到品牌标准上来。如今汽车行业竞争,要落实到排放标准、安全系数等标准化体系上来,通讯产业同样在其专业标准化指标上进行争夺。在这里决不因为有了标准而一劳永逸,标准化是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和实力。
其三,标准化的“化”字,意味着标准的内容和确定的指标是暂定的,标准的内容(项目)可以增加,指标的数据可以更严格。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过去,气象预报不包括PM2.5,今天却将其纳入检测范围。前述2018年有9项殡葬行业标准获准立项,这岂不是殡葬标准从无到有的过程?况且理想还不是标准的最终确立与实施。下一步工作还是大量的。
其四,标准化是一个从定性规范化要求向定量化指标演进的过程。有些指标容易定量化测评,有些服务行为往往常年停留于定性表述,难以用定量指标测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抓试点、摸经验、再面上推广。例如,2018年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成为骨灰撒海服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促进其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这对定性服务如何标准化、定量化将是有益的探索。
其五,标准化还应包括国际采标、对标以及促进对内部殡葬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工作。十九条之七明确要求“对已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火化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显然,殡葬业标准化发展也是一个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激浊扬清的过程。
六、社会化
殡葬业是具有隐性的近乎边缘化的服务行业。前四十年的殡葬改革和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这一地位。殡葬改革再出发,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殡葬业全面发展和殡葬服务社会化上多加努力。唯其社会化发展,方能突破隐性带来的局限性,倍受大众关注;唯其倍受大众关注,并积极提供建议,才能避免其被边缘化,而如同其他三百六十行一样共同发展,获得同样社会地位。
十九条以多个条目,大量文字明确指出了殡葬业社会化发展的涵义、重大的意义和基本途径,这是殡葬业推进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依据。
1. 基本涵义。十九条之十一:“规范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建设、参与改制、参与运营管理等多种形式投资殡葬服务行业,但对于具有遗体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功能的殡葬设施,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这里明确规定了社会资本参与的具体范围。另外,“对于公办殡葬服务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要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确保合作期间国有资本不流失,公益属性不改变,服务水平有提高。”可见,十九条紧紧抓住了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的几个关键,保证了殡葬业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值得深思。
2. 重大意义。通过殡葬服务社会化,推进城乡文明治理、文明建设。
十九条之六指出:“开展农村散埋乱葬治理行为,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改善农村社区环境的重要举措进行统筹部署安排……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条文要求把殡葬文明通过社会化进程,同社会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对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做法如有:“根据需要,统筹规划和建设殡仪服务站等几种治丧场所、合理设置祭扫专门区域。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
3. 途径。不断推进殡葬服务进社区,推进民众祭祀方式创新。过去民众祭祀活动除了节日期间的扫墓活动便是家祭。如今,社区公祭成为祭祀新风,而且是社会化活动。我国不少地方在殡葬服务进社区上各有创新。辽宁盘锦市由街道办事处领导引领,社区民众参加开展社区居民公祭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社区居民文明祭扫漫画展,发放黄丝带,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集体默哀,领取追思树叶粘贴到心愿树上等活动。青岛市崂山区将殡葬改革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紧密结合社区民情,创造性地建设一批地宫式怀念堂,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殡葬服务社会化。
七、多功能化
人类的价值追求是无尽的。物的使用,始终对其追求更多的使用价值;社会组织,也总是企求其发挥更多的社会功能。殡葬业各类组织,在追求发挥多种社会功能方面,可谓尤为突出。本世纪初,上海殡葬业就对公墓业的社会功能组织过多次专家级别的讨论,专门出版了论文集。这可谓是殡葬业多功能化发展的第一波浪潮。而后,殡仪馆也受到启发,同样开启了多功能化发展的深思熟虑。其收效同样颇丰。公墓业在多功能化,即功能拓展中,从原先认为的“公墓是死人的埋葬地”这单一功能拓展而成为还是“文化高地、生态绿地、旅游胜地、教育基地、敬先圣地”等多种功能的场所。殡仪馆也从过去遗体处理功能而拓展为维护逝者终极尊荣,整理逝者人生文化,开展人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功能。一些火化场所也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增添了礼仪服务,现场视频监视等新的服务功能。前四十年殡葬改革已经启动了的多功能化发展方向,因其符合民众的殡葬活动需求,因其符合人性化心理需要,必将在未来的殡葬改革与发展中更加彰显出来并得以充分发挥。
殡葬业多功能化发展趋势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殡葬文化自身的超越性。由于民众逐新的心理需要,不断对殡葬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希望赋予殡葬组织新的功能。每一次新的功能拓展,都是一次文化的超越,都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另一方面来自于科技进步。今天的科技进步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在一些行业已开始使用机器人部分代替人力工作。殡葬业中也探索将高科技用于导航、监测、预警、自动查询等服务项目。这些新科技的运用将助推殡葬组织多功能化发展,并形成以至发挥某些我们原先想象不到的功能。
八、集约化
集约化是就殡葬业发展方式提出的努力方向。行业发展,无非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规模扩张,即扩大土地规模、厂房面积、机器设备数量,以推进行业发展;二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以扩张规模而是以提高效率,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方向。殡葬服务业,尤其公墓业与土地使用有关,因此提出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集约化发展虽然可以适度扩张规模,但必须遵从集约节约原则。其主要内涵是指:土地使用要精简、集中,服务环节要简要、便捷,时间利用要高效、紧凑。
集约化发展是上级政府领导部门多次提出的要求。2016年2月19日由九部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在其“主要任务”之(二)中,要求“提高集约化、生态化安葬程度。”十九条之五:“加快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对于经营性公墓,要严格限制墓穴、墓位占地面积和墓碑高度”。之六又写道:“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2018年,朱勤皓“八·二八”讲话中专门对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提出了更集约的要求。“更集约”,既肯定了上海殡葬业集约化发展的现状,又是对其进一步集约化发展的要求。
集约化发展是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节约消耗土地资源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但任何一个发展方向,任何一个思考维度都不是孤立的,它常常会与其他发展维度存在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综合考虑以求得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例如,殡葬设施布局按便于民众的需求来说,应有相对的分散度,但按照集约节约资源的要求来说,又要求殡葬行业有一定的集中度维持一定的集约化水平。所以必须通盘考虑多方面的制约要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集约化发展,可以贯穿于殡葬业发展的多个层面。高层面已如上述。而在墓地的供给侧改革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壁葬群把葬式推向了5~6层的空间叠加,取得了显著的集约化效果;家庭合葬墓又将原来的一个墓穴向下开拓,成为家庭几代人共同的归宿宝地,其集约化意义同样不同凡响。有的墓园在实行老墓改造过程中,将左右相邻墓碑做成“联排别墅式,且架空”,不仅形成了空间优美景观,墓穴也因此拓展了前后空间。可见,集约化发展既关乎行业发展的大思路,又可以在技术、业务层面精心设计。
九、公益化
殡葬业发展的公益化趋势是指殡葬业以遗体处理的基本服务、妥善安葬死者、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为目标,将提供骨灰安葬服务作为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体系重要内容,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九条中,有多条提出了殡葬业公益化发展的要求。如第二条:“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第八条:“要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基本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并为城乡困难群众以减免费用或补贴方式提供基本殡葬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将政策惠及对象扩展到辖区所有居民,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第十七条还把“公益性安葬设施覆盖率”列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可见党和政府对殡葬业公益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所谓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是以保障性和公益性为主要特征,是以政府提供为主体,以全体公民为对象,以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生态安葬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是对过去一个时期殡葬公共服务不足,市场化服务过度的矫正,也是今后坚持殡葬公益化方向的基本依据。
我国在推进殡葬公益化进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模式。即以公益性墓地建设为例,陕西、温州等地推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投资建设管理,将骨灰存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均等化服务;另有一些地区采用政府、民间资本、村集体三足鼎立的公墓建设管理模式。这里便包含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机制,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殡葬消费需求。2018年,江西奉新县要求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启动公益墓地试点工作,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以奖代补,用于公益性墓地建设,这类似前一类管理模式,却有所不同。
坚持殡葬公益化发展方向,不仅具有惠民,对困难群体死有所葬的托底保障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绿色、生态殡葬的重大意义。如山东临沂市在惠民殡葬改革中,公益性公墓安葬既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又从根本上破除了封建迷信,资源合理布局,促进殡葬文明,推进了生态化发展。
未来推进殡葬公益化发展水平并非没有难题。因为公益化服务要借助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才能实现,而这一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社会报》2019年2月19日《应着力破解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难题》一文认为,殡葬设施供需最紧张的地方在城镇化的农村,他们面临多重困难。要破解这些难题,文章认为:一是要尊重历史,升级改造既有墓区;二是建设地宫式存放阁、安息堂、骨灰堂和公益性怀念堂;三是已建成的成规模的公益性殡葬设施要解决合法化问题。
十、差异化
多种因素造成客观事物发展的差异性。殡葬事业、殡葬改革因其所处环境、资源的拥有以及面临的改革的阻力不同,造成了以往在发展方式、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性,这必将是殡葬业下一步改革发展的常态。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既说明了发展的必要性,也指出了发展的差异性。殡葬业发展的差异性应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改革发展总目标的统一性与具体地区、具体单位改革方案的差异性应辩证统一起来。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殡葬改革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以满足人民殡葬活动需求为目标,把整体改革方案与各项具体改革举措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资源统筹、进度统筹。
二是政府在分类指导、制度设计上要体现差异性。十九条基本原则之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指出:“鼓励各地结合自身条件与特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不拘泥一种模式,不搞‘一刀切’,在殡葬改革、殡葬服务、殡葬管理等方面,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形成各具特点的发展模式,培育健康发展的新样本、新机制”。
三是殡葬企事业组织具有差异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差异化并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求异”“追求不同”,差异化发展应蕴含形成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可能是形象特色、品牌特色、经营特色、技术特色。或是殡葬组织独具的某一优势。这些特色、优势、卓越之处,可能由历史传承的因素造成,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不懈的创新造成的。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下属各殡葬单位近年来在殡葬文化总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其差异性也越来越大了:他们或通过特色墓区建设,或通过文化礼厅策划,或通过一次次服务品牌建设,向各个方面展示了自己差异化的形象与特色。谓之熠熠生辉,实不为过。
四是个性化服务上的差异性。差异化发展还应落实于具体的服务项目上。科技进步推动殡葬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更趋于个性化。个性化是人性化表征之一。如一些科技公司与殡葬业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殡葬”,搭建“星星网人物传记平台”,亲属根据逝者生前喜好,定制个性化的二维码铜牌。这些铜牌上面可以雕刻天鹅、花朵或个性花样,既是美丽的工艺品,又随时可以扫描浏览逝者人生传记,在人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都有大的创新。
殡葬业在未来数十年间的发展呈现的“十化”并非是发展方向的分散,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每一种变化表达的是殡葬发展的一种特性或坚守的原则。人本化是对以人为本服务宗旨的坚守;生态化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遵循;信息化是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智能化是对智慧时代,智慧城市的响应;标准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社会化是殡葬业争取更大活动空间的必要途径;多功能化是为了发挥更大更多社会功能;集约化是高效利用资源的保证;公益化注重托底保障,落实殡葬的普惠性;差异化才能适应国情、民情和服务对象的个性。总此十化,实为一化,即推进殡葬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