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福祉,亮底色:这些区民政局决定这样干(之五)
(2025-03-07 )
2月26日,上海市民政会议举行。连日来,各区民政部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认真谋划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来看看各区都拿出了什么增进民生福祉的硬锤实招——
松江区:建设全龄友好的温暖城区
松江民政系统将把学习上海市民政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确保全面覆盖、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以更高站位领会民政工作的时代使命。以“建设全龄友好的温暖城区”为目标,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将民生保障的“温度”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以更实举措开拓民政事业的“松江样本”。定准“民政规划”之锚。以新答卷回应新时代,坚持高位推动,将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均纳入区级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锚定民政事业“新方向”;把稳“实事项目”之舵。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质量完成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深化“宜居松江 幸福养老”“情暖归途”“上海之根 山水婚典”“白事管家”等具有松江特色的品牌建设,为民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扬好“改革创新”之帆。以新战略引领新发展,探索开展助老陪诊、爬楼机、居住小区“物业+养老”“上门办”、骨灰体积减量化等试点和民政领域改革创新项目,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不断开拓民政改革“松江样本”。
青浦区:民政答卷要有温度有质感
上海市民政会议为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指明方向。青浦区民政局将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以实干回应民生期待,以创新破解服务难题,全力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政答卷,奋力开创青浦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聚焦政治引领,坚决扛起青浦民政工作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本次全市民政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民政工作在城市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职责使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围绕“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体系,推进区公共服务“八优享”工程,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责主业,努力实现青浦民政工作新发展。坚持积极的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深化银龄行动 ,建设活力奔涌的老龄社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陪诊、助浴、物业+养老等新业态,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聚发展;深化医养结合,开展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加强老年人失能照护,推进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总结提炼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拓展;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聚焦国家战略,不断塑造青浦民政工作新亮点。发挥长三角示范区区位优势,联合吴江、嘉善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标准互认、共享互通、机制协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涉外婚姻登记工作等。促进三地社会组织有效联动,积极争取和推动试点项目落地实施。
奉贤区:提升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奉贤民政深入学习贯彻市民政会议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努力绘就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党建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以“聚贤惠民”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贤城崇老”“贤家有爱”“贤城善行”“贤社荟”“贤婚贤尚”“贤殡共治”六大工作,着力构建“1+6+X”党建格局,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改革创新,构建民政系统内外协同的高效服务体系。聚焦养老服务供给、困难群众保障等方面,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推进民政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召开全区城乡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整合老龄委成员单位等为老服务资源,形成“五个老有+X”乐龄养老服务包,推进“椿萱庭”等多样化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出台救助、养老、福彩等资金监管制度,制定民政服务场所安全运行标准细则,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推进区划、殡葬、婚姻、救助、慈善等各项公益性改革。
产业赋能,培育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推进银发经济,试点陪诊、助浴、智能陪护等新业态,发展文娱、旅游等活力消费,继续举办银发生活“+”年华体验展,营造孝亲敬老良好氛围;用好“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名片,探索“婚登+”产业模式,打造“520”甜蜜商圈,助推“甜蜜经济”发展;推出“聚力计划”,聚焦“东方美谷”美妆、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培育新型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村居内生型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
崇明区:夯实民生基础推动提质增效
崇明民政将深入学习贯彻市民政会议精神,守正创新、聚力攻坚,推动世界级生态岛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化改革发展。按照市民政会议部署要求,聚焦“十五五”,直面快速、深度老龄化挑战,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协同性设计,加快构筑更为完善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治理体系,部署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民政管理服务网络,为崇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创新优势、激发新动能、构筑新支撑。
夯实民生基础。织密兜底保障网,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健全“大数据+”机制,补空白补短板补遗漏,利用救助顾问、养老顾问和各类社区力量,找出“沉默的少数”。提高基础保障底座,充实资源库、项目库,不断加强对高龄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各类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保障“绝对的多数”。推进民政服务站、实事项目、民心工程建设,优化民政服务设施布局,将更多服务资源向人民群众需求强烈的养老服务、儿童和残疾人福利、殡葬服务等领域集中,向功能综合、服务复合的民政服务机构集聚。
推动提质增效。紧盯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方向和崇明生态发展现实需求,持续拓宽工作领域、丰富供给内容、延长服务链条、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崇明民政事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效的显著增强。聚焦民政服务对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构建群众信息归集和群众诉求感知体系,依托社区平台进行整合、分析、定性,通过“精准画像”落实政策、资源的精确匹配,提升民生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