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切磋!上海10位选手“金陵论剑”第三日
(2024-05-31 )

场外,一片烟雨;场内,热火朝天。今天是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第三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熟络起来,在后台备赛中,在赛后等待中,大家纷纷交流心得,沟通难点。上海民政选派的10位选手积极参与其中,和同行切磋技艺。
“我们这个行业,从业人员不多,很需要这样的交流平台。我们身在技术行业,更需要互相交流,才能取长补短,提升自我。”10位选手纷纷表示,由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联合举办的这次大赛规格很高,为大家创造了行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业内相互学习提升。
1.“为顾客服务好,才能为市场接受”
矫形器装配工赛项,最为引人注目,场外观摩人数最多。三天大赛,选手们同台竞技,一齐制作矫形器。“这次比赛,我们主要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制作矫形器。”来自华柱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选手梅钊介绍,“在测量取型环节,我首先对患者进行测量分析,这位患者存在髋关节脱位、膝关节无力挛缩、O型腿、踝关节较差等问题,然后取型,按照患者腿形来做模型,之后是模型修正、成型组装,最后再将做好的矫形器让患者试穿调整。”
“这几天,和同行们交流很多。”梅钊说,“我们是服务行业,为患者服务好,才能为市场接受,这完全就是个手艺活。比如今天做的矫形器,患者髋关节脱位,如果让患者腿部负重,对髋关节不利,该怎么解决问题?首先,一定不能让患者腿部受力过重,其次,可以用坐骨分散一部分受力。患者穿上这样制作的矫形器,相对舒服一些。 所以,取型时要找准位置,取到坐骨位置。”
参加比赛的选手们,全神贯注,专注度极高。来自上海致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选手吴进辉经过三天比赛,明显脱了一层皮。矫形器装配,是为人的肢体障碍部位制作、安装体外装置,从而补偿或代偿其丧失功能,这涉及到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康复工程技术等知识,非常专业。如果制作不好,患者穿不上是小事,穿上磨损致伤是万万不行的。
2.比的就是“谁失误少”“谁经验足”
进入“国赛”的选手,是经过各省市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高手”,普遍从业时间在十年以上,水平有时不相上下,比的就是“谁失误少”“谁经验足”。“我们这个工种,对操作熟练度要求高,很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来自奥索(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的选手张飏说。
来自博尔特假肢矫形器(上海)有限公司的王军说,他也是如此,从业10多年以来,少说也装配了2000多例。这次,假肢装配工赛项的比赛内容,涵盖了测量取型、修型、对线组装、试穿调试等日常工作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较难的是理论考试,考的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以分析案例的主观题为主,这次在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这两个赛项第一次引入,对所有从业人员来说,是全新尝试。
“我们这个行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懂人体力学、生理解剖学、材料学,甚至钳工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假肢、矫形器都是定制生产,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身体情况、需求不同进行个性化定制,对经验要求较高,也需要一定‘悟性’。”张飏介绍了自己的从业路,他从业2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他说,从事这个行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攻读假肢和矫形器相关专业,另一种是先进入这个行业,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加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
其他几个赛项强度也非常大。养老护理员赛项、公墓管理员赛项、遗体火化师赛项实操技能比赛都在紧张进行,直到晚上十点多,上海最后一批选手才结束比赛回到下榻处。据悉,全部比赛将于今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