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户分离”难题,黄浦区探索推行社区救助顾问机动服务新模式 (2023-11-06 )
日前,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救助顾问在“政策找人”跨区实地走访中,主动发现和掌握到人户分离对象王先生的困难情况。王先生户籍地为淮海中路街道动迁地块,现居杨浦区控江街道,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且有脑梗病史,因身体等原因,未及时申请社会救助,造成生活拮据。
依照《黄浦区困难家庭风险识别清单》和《困难家庭需求评估清单》,社区救助顾问上门开展专业评估,将王先生纳入街道重点关注对象,协助其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次月审核通过后,根据其意愿纳入特困供养人员分散供养保障范围。同时,街道积极链接专业资源,为王先生提供专业的康复理疗以及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社区救助顾问还实地走访王先生居住地居委,建立户籍地居住地直接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居住地居委安排王先生所在楼栋的楼组长,提供日常关心、照料服务;户籍地社区救助顾问每周通过电话、微信,关心王先生动态情况,定期上门了解其身体状况、心理动态以及助困需求,搭建起户籍地与居住地“两张网”,全力确保救助对象托底保障和精准服务落实到位。
一、直面瓶颈,试点探索
近年来,随着黄浦区城区建设加速推进,人口流动趋向频繁,类似王先生这样情况的“人户分离”救助对象日渐增多。据统计,目前黄浦区社会救助对象人户分离比例已达71.62%。伴随城市更新速度提升,未来全区救助对象人户分离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多。黄浦区作为户籍人口迁出地,人户分离给社会救助属地化精准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救助程序、救助资源、社会环境和人户分离对象救助需求之间匹配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为此,黄浦区积极探索社区救助顾问机动服务模式,2022年选取豫园街道开展试点,依托专业社会组织,聚焦高龄、重大病、重残无业、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委派机动救助顾问开展跨区服务,为一批困难家庭开展个案探访服务,取得较好工作实效。
二、全面推进,积极创新
在个别街道试点基础上,今年黄浦区全面推行社区救助顾问机动服务模式,建立区、街两级社区救助顾问机动服务队伍,主动发现人户分离困难群众,精准提供救助服务,探索破解“人户分离”社会救助服务难点的新模式。
1.“大数据”+“铁脚板”,夯实工作基础
通过“社区云”和“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定期掌握人户分离困难群众及潜在困难群众情况。依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多区域开展项目、灵活机动和服务范围超越辖区局限的优势,开展主动跨区排摸,加强人户分离对象的信息比对及走访服务,并依托区、街道救助顾问机构,统筹服务资源,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为人户分离困难对象提供专业化救助服务。
2.“一线法”+“蓝宝书”,创新服务模式
鼓励各街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救助帮扶资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有效做法和操作路径。区民政局联合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深入一线到各街道实地走访,与街道救助所负责人、基层一线社区救助顾问举行调研座谈。
开展问卷访谈,在全面梳理总结基层一线推进机动服务模式工作成果和问题不足基础上制定了《黄浦区社会救助顾问机动服务工作指引(试行)》。《指引》从“跨区协作识别与线上关怀”“居住地联络和资源激活”“机动服务协同和服务转介”三方面,详细阐述为人户分离困难群众开展机动服务的工作方式、服务机制以及应急干预处置流程,聚焦高龄、重大病、重残无业、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把精准救助服务跨区配送上门,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下一步,黄浦区将继续加强主动发现机制建设,着力实现数据共享比对工作常态化、便捷化,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撑下,发挥社区救助顾问“铁脚板”传统优良作风,将更多暖心服务递送上门,探索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与社会力量帮扶融合发展,推动黄浦区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既有速度、又有精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