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需求清单”为“满意清单”,普陀长风一村服务老人很有爱 (2023-10-24 )

变“需求清单”为“满意清单”,普陀长风一村服务老人很有爱

自发上门,及时问需;汇聚智慧,快速响应;走进家门,贴心服务;温馨陪伴,汇聚快乐……连日来,普陀区长风一村第二梯队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为导向,通过“1+2+X”的运作模式,将老人的一项项“需求清单”以加速度转化为“满意清单”,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和社区多元共治的“活力引擎”,以一种崭新的“打开方式”铺呈开来。

统筹资源,送出“服务清单”

九九重阳节,“邻援助老”关爱行动再出发。为满足社区老年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第二梯队青年议事理事分会骨干们围绕大家“最忧”“最需”“最盼”问题,结合第二梯队各项资源,初步制定出一份较详细的“重阳邻援助老‘服务菜单’”,包括维修、清洗、义剪、陪聊等服务。为让服务更精准,切实解决困难独居老人“急难愁盼”问题,分会骨干们还带着“服务菜单”和节日美食“重阳糕”敲响老人家门,了解困难,询问需求,让老人可以“看单点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

“我需要理个发,但腿脚本就不好,最近又咳嗽,下楼都是个问题。”“我不太会用手机,要是能教教我就好了。”“空调发霉了,我想点清洗空调服务可以吗?”……针对老人们的意见和需求,第二梯队青年议事理事分会成员共同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服务清单”。

极速响应,领取“任务清单”

线上借助梯队微信群,线下居委会和第二梯队通过“青年议事会”就重阳节的“服务清单”进一步交流,统筹分配资源、明确上门服务的各项任务,形成具体服务方案。青年议事理事分会成员根据自己的时间、特长、资源等领取能做的“任务”。

“N”种服务,化“需求”为“满意”

长风一村独居老人古阿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拄着拐杖上下楼都困难,半年没理过发,社区第二梯队的理发师第一时间“领了任务”,第二天就背着工具,上门为老人提供爱心义剪。“阿姨,这发型您还满意吗?”看着新发型,老人喜出望外,嘴里连连说“满意!满意!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谢谢侬。”

在社区老党员孙伯伯家中,第二梯队队长正和老人分享着社区党建的点点滴滴,为老党员读红色故事,老人一边听一边谈自己的感想,这让他们结下了一段难忘的红色情谊,度过了温馨的美好时光。

“我的移动数据能打开吗?”“这个字体是怎么放大的啊?”长风一村曹阿婆家里时不时传来疑问声,第二梯队成员小张坐在老人身边,耐心仔细地“手把手”教曹阿婆使用智能手机。“奶奶,我添加您的微信,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与我联系。”老人听后感动不已:“真是太细心了,我不仅学了新知识,也感受到了身边满满的贴心服务。”

连日来,第二梯队马不停蹄地走访了社区近50位困难独居老人,完成30余位老人的心愿,上门理发5次,空调、油烟机等清洗7次,钟表、老花镜等维修11次,陪老人外出2次,赠送重阳糕58份……用“N”种服务方式,用心用情解决好老年居民的“微实事”,让老人过上一个温暖健康、安全舒心的节日。

一次次的服务,助力推动社区居民“广开言路”,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同时也调动梯队内不少“潜水者”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梯队的凝聚力。

今年,长风新村街道长风一村居民区探索建立“第二梯队自治家园理事会”,实行轮值会长制,下设亲子文娱、便民服务、综合治理、青年议事、环境监督五个理事分会,并形成各分会的“思想库”“智囊团”。第二梯队齐心聚力,打造了“邻援助老”“小青风”公益课堂、“民声屋”等一系列“自治品牌项目”,将服务的“触角”细化延伸至社区的各个角落。

接下来,长风新村街道将围绕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携手多元力量,用活“两项清单”,发挥梯队“所能”,解决居民“所需所想所盼”,扩大社区治理参与度,提高居民满意度。让社区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