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奉贤四团镇这两个食堂“花样”真不少 (2023-10-20 )

为老助餐服务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面向辖区内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通过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老年助餐点就餐(取餐)、送餐上门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
目前,奉贤区四团辖区内的生活驿站现已开放使用“长者食堂”,周边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就餐服务,有效打通了为老助餐的“最后一公里”。
四团生活驿站“长者食堂”
四团生活驿站“长者食堂”位于四新街17号,主要服务对象为四团居委、锦港佳苑居委、天鹏居委、欣悦居委以及团南村、镇西村、三坎村等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
据了解,工作人员每周都会精心搭配不同的菜品,包括了时令蔬菜、大小荤菜等,结合老年人身体特质,设计营养食谱,帮助其解决“今天吃什么”的难题,深受周边老年居民的欢迎。
食堂用餐实行预报制,每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仅需提前登记即能前来用餐(每餐标准为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考虑到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可制定个体化饮食菜单。
四团生活驿站“长者食堂”地址及服务时间
地址:四团镇四新街17号
时间:周一至周五11:00-12:30
(节假日除外)
平安生活驿站“长者食堂”
平安生活驿站“长者食堂”位于平安社区安居路11号。内设厨房和食堂,面积约86平方米,属于平安生活驿站内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
自开业以来,周边独居或身有不便的老年人通过申请助餐服务,即可在“长者食堂”享用到精心搭配的菜品。现已成为周边老年居民申请助餐服务的首选。
目前,该“长者食堂”在每周一至周五提供午餐服务。其中,狮子头、腊鸡腿、红烧肉等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收集老年居民的用餐建议,不断改进“长者食堂”的各个环节。
平安生活驿站“长者食堂”地址及服务时间
地址:平安社区安居路11号
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2:30
(节假日除外)
“长者食堂”标准化管理
为了向前来就餐的老年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长者食堂”均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做到定岗定责、重点突出,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每日检查食材原料,不断降低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始终守护辖区老年朋友“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长者食堂”严格落实“六公示”制度,将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价格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服务(投诉)电话等上墙公示,接受监督。
“长者食堂”除了提供为老助餐服务之外,平时还会开展各类美食制作的手作课堂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手把手指导老年人制作各种健康美味的菜品,将“长者食堂”的空间效能最大化,开展的美食制作活动也屡次受到大家的好评。
党建领航、同心共营,嘉定工业区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新动能”
嘉定工业区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要内容,推动“两个覆盖”做深做实,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逐渐实现由初期嵌入式发展到目前融合性发展的转变,形成了党建带“社建”,“社建”促党建,共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筑巢+引领”,党建共建“夯堡垒”
推动党的组织覆盖。成立嘉定工业区新社会组织党总支和嘉定工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辖区38家社会组织、107个群众团体全面落实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组织触手“全覆盖”。
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先后制定《嘉定工业区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嘉定工业区社会组织公益实践园管理办法》《嘉定工业区公益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载入社会组织章程,从制度上着力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将基层党务干部纳入“暖嘉园·添柴计划”培育范畴、“育林工程”带教培养对象,发展一批党性强、站位高、能立足、自律严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持续“输血”。同时,通过党务工作者系统培训、发展社会组织业务骨干入党,培育、锻炼、选拔带着感情、充满情怀的党建“领头雁”在社会组织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
“搭台+联动”,多元共治“聚力量”
根植“本土化”元素。激活社会组织“柔性”引擎,坚持创新发展,在社会组织、群团队伍中根植“本土化”元素,培育“草根型”社会组织,用心用情、精准精细扎根社区、服务社区。抓好示范、带动全面,切实把党建示范点培育成型,“同心园”自治品牌提炼形成“众筹七步法”“家门口议事法则”“社区管家工作法”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创新融合治理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专业化”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多元化的居民需求转化为优质高效的自治项目,引入一批有服务能力、有热情的社会组织和自治骨干队伍,构建集居民生活、服务、议事、共享于一体的“同心园·大客厅”社区生活空间。打造“实力派”团队。研发实施“达人课堂”“社企共营”等一系列项目,打造“阮阿姨工作”“星语联盟”“长江画舫”等品牌团队,扩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与广度,使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双提升”。目前,工业区自治组织团队中涉及社区生活服务类项目29个、社区公益慈善类项目31个、社区文体活动类项目47个。
“自治+共享”,内生动力“强引擎”
工业区党工委牵头统筹,将“党建引领,为民公益”理念贯穿社会组织管理、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健全“1+2+N”管理模式,搭建1个“暖心益家”公益实践园;发挥2个社会组织核心作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做好能力提升和资源统筹,社区公益基金会调动企业资源和资金保障;联动N个社会资源,凝聚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园区企业和高校,一呼百应、层层推进,构建多元共融的实践基地,共同营造“暖心公益、同心共营”的社区治理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促进社会组织自觉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社区公益基金会作为上海市首个依托产业园区、联合企业力量成立的社会组织,在凝聚企业力量、融合社会参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落地项目涵盖助老、大重病患者及特殊青少年家庭关爱等方面,开展活动近百余场,服务社企居民2000余人;助力“脱贫攻坚”积极作为,结对帮扶姚安县百名优秀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