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暖心屋3.0”上线,静安曹家渡街道积极探索“政策找人”新路径 (2023-09-22 )

“小小一间屋,能办所有事!”这既是一个标语,也是一份承诺。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新模式,推出民生暖心屋3.0,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民生暖心屋”功能,以实体空间+线上平台“双线互联”的模式强化“主动发现”工作机制,联动辖区内多元化、跨部门的救助资源,形成“一垒多卫”区域救助网格,不断夯实“全周期”服务类救助的工作路径。

依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现“受理一门式”到“服务一门式”

曹家渡街道积极拓宽“政策找人”工作路径,联动辖区内空间站点资源,在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打造“民生暖心屋”实体救助空间,让困难群体“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同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业务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协助申请对象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办理医保、残联、工会、人社、民政等部门业务的服务对象进行主动询问,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形成一套“预警+救助”相结合的综合救助机制,实现“受理一门式”到“服务一门式”。

46岁的王某便是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主动发现的救助对象之一。王某在街道办理失业人员登记时,窗口接待人员主动询问王某的家庭情况,了解到王某的丈夫患肾癌去世,王某失业后,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孩子正在上大学,但又不符合救助的相关标准,昂贵的学费让王某发愁。窗口接待人员陪着王某一起来到“民生暖心屋”。面对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转介而至的王某,“民生暖心屋”的社区救助顾问首先对其情况做了更为精准、多维的评估,在了解其需求后,社区救助顾问积极联动多方资源,希望能够减轻王某的经济负担。最后,在社区救助顾问和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王某的孩子获得了“放飞希望”爱心助学项目的资助,孩子的学费有了保障,王某对生活也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开通“随申办求助通道”,拓宽“多源头主动发现”救助渠道

为进一步扩大“主动发现”覆盖范围,曹家渡街道在“随申办”旗舰店上线“民生暖心屋”板块(目前处于测试阶段),除包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便民信息发布等功能外,还嵌入“困难家庭线上求助通道”,让有需要的群体及时、高效、便捷、快速地反映个人或家庭的需要与诉求,真正做到“多源头主动发现”。

制定“四多四全”工作范式,深化“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三年来,“民生暖心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四多四全”工作范式,形成“全周期、全方位、全人群、全要素”的服务救助工作体系,实现“资源服务双轨并行,救助帮扶同向发力”的民生服务新模式。

作为能够直接触达服务对象的救助“卫星站”,通过拓宽“多源头发现”救助渠道,在“民生暖心屋”坚持“多渠道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积极联动辖区内服务类社会救助力量,形成辖区内救助“资源联盟”,构建“需求-资源”相对应的救助帮扶链条。

同时,民生暖心屋坚持“多维度需求评估”,打通不同条线数据壁垒,依托“静安区困难家庭精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救助信息进行科学、多维的分析研判,并根据求助对象情况和研判结果,将其分流至风险程度不等的、差序化的救助网格中,为其对接适配的服务救助资源,形成“需求受理—精准评估—服务分流—个案管理”的救助流程,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做到“多元化服务供给”,实现“伴随式”服务救助。

20230922“民生暖心屋3.0”上线,静安曹家渡街道积极探索“政策找人”新路径.jpg

(民生暖心屋工作流程图)

未来,曹家渡街道将以“民生暖心屋”为根据地,持续深化落实“政策找人”工作路径,形成有特色、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救助经验,实现社会救助方式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救助服务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