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漫谈|奉贤区:敬奉先贤言子 (2023-08-27 )

地名文化漫谈|奉贤区:敬奉先贤言子

为了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2022年,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傅林祥教授开展了“上海区县及以上政区地名文化内涵研究”。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特设“地名文化漫谈”栏目,每周陆续刊载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刊载内容仅代表学术观点,不作为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依据。

清雍正二年(1724),两江总督查弼纳奏准将江南财赋征收繁剧的县一分为二,析华亭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置奉贤县,属松江府。次年,奏准以青村所城(今奉城镇)为县城。雍正四年,委派知县设治。因县署、仓库、学校均需新建,县官暂借南桥镇民居办公。雍正九年浚青村所城濠,十年建县署,县官开始在县城办公。民国时期仍属江苏省,其中北京政府时期归沪海道管辖。1912年,县治西迁南桥镇,至1915年由内务部核定为县治。1933年,南汇县金汇塘以西、黄浦江南岸的15个乡镇划入,县界向北扩展至黄浦江。1942年,松江县的柘林镇划入。1950年,阮巷乡划归松江县,漴缺地区划入。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2001年,国务院同意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以原奉贤县的行政区域为奉贤区的行政区域。

奉贤区的得名,相传与春秋时期的言子有关。在奉贤建县之前,浦南地区已经有两个称之为“奉贤”的地名。一个是奉贤街,据乾隆《奉贤县志》:“曰奉贤者,以其地有奉贤街,相传子游曾至其地,故以为名。”县名、奉贤街名,均与言子相关。另一个是奉贤泾,首见于置县不久的雍正九年。黄之隽《浚青村城濠记》记载:“吾郡诸水,以泾、港、塘、汇名者百数。奉贤者,泾之一也,华亭既分,遂以名。”民国以来的一些志书也采用此说。这两说,看似矛盾,很可能是同一个源头。光绪四年(1878),两江总督沈葆桢在为新修纂的《奉贤县志》作序时说:“奉贤县相传以言子得名,谓言子尝至其地,邑人相与奉之也。”

言子(前506-前443),名偃,字子游,春秋吴地常熟人,为孔子唯一的南方人弟子。孔子去世后,他在吴中(今苏州)附近讲学,相传从游者以千计。他是否到过今天的奉贤区境?不大可能。今天奉贤区的大部分地区,在当时还是冈身①外的浅海,没有成陆;或者是海边荒凉之地。因而清代的两部县志、沈葆桢都说“相传”,表示只是一种传说。这个传说,可能形成于明代。言子因其受学于孔子,并且以文学著名,历史上的不少皇帝对他进行封赠,如唐玄宗封其为吴侯,宋代先后封他为丹阳公、吴公,明朝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言子”。奉贤街、奉贤泾的得名,很可能在这一时期。

文献中较早得到记载的是奉贤泾。正德《松江府志》记载华亭县有奉贤泾、招贤泾(在奉贤泾东),说明其得名时间早于嘉靖九年。又说“奉贤(泾)疑即古新泾塘、吴塔泾”,新泾塘在宋代的《云间志》中也有记载,说明这条河流的名称有过变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招贤泾、奉贤泾与附近的塘泾或东太湖地区大部分塘泾的名称不一样,是经过雅化的地名,寄托了当地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光绪《奉贤县志》说奉贤泾“俗呼新泾塘”,反映了官方或文人将新泾塘改名为奉贤泾,但是民间仍然叫它原来的名字。黄之隽的说法虽早,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奉贤泾在分县后的华亭县境内,不在奉贤县境内。奉贤街的形成时间不详。正德《金山卫志》记载青村中前千户所城(即清代奉贤县城)内有十字街,无奉贤街。乾隆《奉贤县志》中才有记载:“大街之北,又有一街东西绵亘,曰奉贤街,相传子游曾过此,故名。”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奉贤泾、奉贤街等地名反映了明代松江府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崇尚教化的一种愿景,其原意都是“敬奉先贤言子”。到了顺治、康熙之交修撰《松江府志》时,记载青村“城中半属军籍,而士风最盛,科名不绝,更多隐君子焉”,明代以来的教化或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清代以“奉贤”作县名,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景。

①“冈身”是上海等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地理现象。早在六七千年前,滔滔的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海浪和潮汐作用下,日积月累,在长江南岸形成沙嘴,逐渐向南延伸,同钱塘江北岸的沙嘴连成一片,成为海岸线,这就是孕育出上海的古海岸线“冈身”。

*照片均由奉贤区民政局提供,作者:石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