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漫谈|松江区:以母亲河吴淞江古名命名 (2023-08-13 )

地名文化漫谈|松江区:以母亲河吴淞江古名命名

为了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2022年,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傅林祥教授开展了“上海区县及以上政区地名文化内涵研究”。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特设“地名文化漫谈”栏目,每周陆续刊载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刊载内容仅代表学术观点,不作为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依据。

松江区位于冈身①以西,是上海最早成陆的区域,也是上海历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上海地区共有三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史前人类文化遗迹: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广富林文化(距今约4300-4000年)、马桥文化(距今约3900-3200年),广富林文化就在今松江区境内。

秦汉以来,上海地区虽然有海盐等县治的设置,但存在时间都比较短暂。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昆山县,治所在今松江区西北小昆山。唐天宝十载(751),割昆山县南境、嘉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设华亭县,属吴郡,县治在今松江老城区。同时,昆山县迁治至马鞍山(今江苏昆山市玉山镇)。这是上海地区第一个独立的、长时期存在的县级行政建置。地域范围相当于今上海市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并随海岸线的东移而扩展。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华亭县置华亭府,属江淮行省嘉兴路。次年改名松江府,复置华亭县。泰定三年(1326)废松江府,县隶江浙行省嘉兴路。天历元年(1328)复置松江府。明代松江府属南直隶。嘉靖二十一年(1542),析北境往属青浦县。清代松江府先后属江南省、江苏省,并于顺治十三年(1656)析华亭县西部置娄县,又于雍正二年(1724)析东南部置奉贤县。

1912年1月,奉江苏都督府指令,废娄县并入华亭县,同时废松江府。1914年,内务部改定全国重复县名,甘肃、江苏两省均有华亭县,认为“松江府旧称相沿较久,且县境有松江,拟复称松江县”。松江府置于元代,与“华亭”相比并不“相沿较久”,但是在明清两代为财赋之地,闻名全国。唐代的华亭县以吴淞江为北界,经过元明两代析置上海、青浦县后,华亭县早已不与吴淞江接壤。由此,华亭县改名松江县,因吴淞江的古称及松江府得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松江县这一名称传承了原松江府的文化内涵。民国时期仍属江苏省,其中北京政府时期归沪海道管辖。1958年改属上海市。1998年撤县设松江区。

松江,即吴淞江,是古代上海地区的母亲河,宋代以来变化很大。

吴淞江的历史,一般都上溯到《禹贡》的“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说法。震泽就是现在的太湖,但是《禹贡》的中江、南江,与太湖流域的水系有很大差异,不大可能是太湖流域的三江。大致在东汉末,已经出现吴松江的记载,意即吴地的松江,故道即今吴淞江及虬江一线。唐代以前松江一般指今吴淞江的上游河段,今上海青浦区、闵行区一带为下游入海段,称为沪(一作扈)渎,又名沪海。关于松江与吴淞江两名的转换,明代以来也有两个说法。一说松江旧名吴淞江,后来因为水灾增多,就“去水从松”。另一说正好相反,认为原先叫松江,后来加“吴字及增水旁于松字”。

相传,唐代的吴淞江阔20里。河道内既有深阔的主航道,也有大大小小的沙洲。随着华亭县的建立,吴淞江成为华亭县与昆山县(嘉定县)间的天然县界。到了宋代,吴淞江不断淤浅、束狭,原先的顺直河道河曲发育,形成多个曲流,有盘龙汇、白鹤汇等。随着河曲(汇)的不断增加,人工疏浚形成新的河道,以及江中沙洲的不断发育扩大,原先宽阔的吴淞江(沪渎)就演变为吴淞江、虬江两股主要的干流。也就是吴淞江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填高,原来的一条河流被自然分割、或人工疏浚成主流和数支分流,其中的一支就是宋代的旧江、明清的虬江,另一支演变为今天的吴淞江。现在还能看到的、断断续续的虬江,和市区填浜筑路的虬江路,大多是吴淞江古道的遗痕。

唐宋时期的吴淞江,沿着今天的吴淞江(苏州河)和虬江(虬江路)一线,一直向东,在今虹口区境拐弯北上,又折东到今复兴岛北一带入海。随着清洲(今高桥镇以北区域)的形成,一支向东沿今浦东高桥港一线入海,一支向北沿今黄浦江入海。随着清洲与南面陆地的逐渐靠近,向北一支成为吴淞江主流,入海口称作为吴淞口,向东一支成为小河。

元代,黄浦(今龙华至苏州河口段)已经壮大。明永乐年间,夏元吉治水时,采纳了华亭县人叶宗行的建议,放弃吴淞江下游故道,浚范家浜,南接黄浦,北接南跄浦口(今杨浦区虬江口一带)的吴淞江河口段,引黄浦水由吴淞口直接入海(长江口),史称“江浦合流”。淀山湖和吴淞江上流的水通过黄浦入海,黄浦江水系取代了吴淞江水系,奠定了今天上海大陆地区的水系基本格局。

吴淞江由此成为黄浦支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吴淞江和苏州河,在外白渡桥处汇入黄浦江。原先的吴淞江入海口被黄浦沿用,因而黄浦江汇入长江之口历来被称为吴淞口。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人用他们的习惯来称呼上海地区的河流,吴淞江下游被称为苏州河,意思是“通往苏州的河”,并且随着市区的扩展向上游延伸;今天宝山区的蕰藻浜被称之为“吴淞江”,即“通往吴淞(镇)的河流”。

①“冈身”是上海等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地理现象。早在六七千年前,滔滔的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海浪和潮汐作用下,日积月累,在长江南岸形成沙嘴,逐渐向南延伸,同钱塘江北岸的沙嘴连成一片,成为海岸线,这就是孕育出上海的古海岸线“冈身”。

*照片均由松江区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