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启动养老服务“五加”行动,绘就“我嘉养老”幸福生活新图景 (2023-07-14 )

嘉定区启动养老服务“五加”行动,绘就“我嘉养老”幸福生活新图景

近日,嘉定区民政局启动实施养老服务“五加”行动(2023-2025年),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涵,创新养老服务业态,推动覆盖老年人生活“全周期”“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绘就“我嘉养老”幸福生活新图景。

2022年底,嘉定区共有户籍人口72.5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25.16万人,老龄化率达到34.7%。至2023年6月,全区拥有养老床位9872张,床位数占比户籍老年人口4%。全区已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0家、日间照料中心53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392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17个)、示范睦邻点195个,各类社区设施总量已达670个。

一、聚焦能级提升在服务供给水平上“加高度”

1.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区域布局

有序实施区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强化嘉定新城地区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到“十四五”末,养老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数不低于4%,近2000张高品质养老床位在新城地区启用。不断优化“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提升,加快“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把服务半径逐步缩短到500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80平方米。

2.强化养老机构专业照护功能

实施保基本养老机构服务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增加护理型床位,每个保基本养老机构至少设置1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围绕“实用、实操、实战”,推动实施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设置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新建2个认知障碍照护带教示范基地。

3.分类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推动日间照护服务机构分类发展,加强日常看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升级,实现专业照护型从零星布局到普遍覆盖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区家庭照护床位配套政策和标准,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机构式”整合照护服务。

二、聚焦刚性需求在基础服务保障上“加温度”

1.全方位落实基本养老服务

完善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机制,突破“跨街镇”收住限制,更好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深化老年助餐服务管理,缓解供需矛盾,推动助餐服务向“一日三餐、全年无休”延伸。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制度,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老年人获得感。

2.大力度拓宽农村养老发展路径

支持农村地区兴办长者照护之家,打造区内符合乡村实际、富有郊区特色的农村智慧型长者照护之家。加强农村老年人示范睦邻点建设,发挥老年活动室、示范睦邻点作用,积极推动“服务下乡”,将养老服务配送至服务网络末端。

三、聚焦创新发展在深化改革探索上“加力度”

1.“个性品质”内涵引导新需求

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刚性需求,推广失能老人到家沐浴、电动载人爬楼机租赁、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个性化服务项目,逐步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痛点堵点问题。结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嵌入养老产品展示体验场景,实现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化、品质化供给,培育引导养老服务新需求。

2.“公建民营”试点激发新模式

加强保基本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监管,适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提高服务站点的集约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3.“主动发现”机制提高新效能

建立健全老年人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推进跨部门基本养老服务相关数据归集、互认和开放共享,实现“政策找人”,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100米”。

四、聚焦数字赋能在智慧养老建设上“加速度”

1.加强区、镇两级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区、镇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功能,做好养老服务数据的采集、更新等工作,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数据统计、资金结算等信息化支撑。

2.探索“互联网养老”智慧应用场景

支持和推动“互联网养老”等企业开展智慧养老业务,大力发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积极推广智慧长者食堂建设,培育一批智慧养老应用示范机构、示范社区和示范品牌。

五、聚焦民生关切在推动社会参与上“加广度”

1.推动社区民生实事广聚民意民智

持续开展社区养老为民办实事项目全过程民主评议,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使项目内容更契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2.推动养老机构社会支持机制建立健全

支持和鼓励养老机构举办“开放日”活动,推动建立有助于养老机构良性发展的社会支持制度机制,让机构老人获得更多社会关爱,让机构员工获得广泛理解和认可,提振行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