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浦东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 (2023-04-21 )

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浦东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浦东新区民政局系统谋划,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浦东众多社会组织不断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推出了一批品牌项目。

沪乡聚力量 激活新发展

惠南镇是一个城乡共存、生态宜居的城镇。浦东新区惠南镇社区基金会从社会化层面出发,于2022年启动“寻找最美乡创人”小微资助行动,经过前期乡创人发掘招募、项目方案共创筛选等过程,最终资助支持5个乡创项目实施落地。

五个项目中,《“以茶会友”茶器艺术体验》《“田园邑家人”农家共享》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尝试促进城乡间的文化融合、思想交流、合作共进,推动城乡一体化;《“远东农民文化庭院”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惠兰旗袍制作体验》以中国特色文化为抓手,希望通过文化的渗入与推广,引领乡村新风貌的形成;《“定格乡创人最美瞬间”展示宣传》由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发起,通过对各类乡创瞬间进行拍摄记录,以“小”视频实现“大”宣传。

“寻找最美乡创人”行动各项目历时约5个月结项,共开展活动16场,通过扶持个人、企业和组织开展乡创项目,链接慈善资源,丰富乡创元素,汇聚社会力量,进一步推动本地城乡融合、平衡共治,激发乡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新活力。

据悉,浦东新区惠南镇社区基金会坚持“以慈善视角推动乡村振兴”,先后开展了乡创益展、乡村公益集市等活动。基金会还进一步聚焦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从“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入手,尝试品牌项目的探索与打造,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又一路径选择。

品特调咖啡 谱乡村振兴乐章

上海浦东晨星社区服务中心是成立、扎根成长于周浦的一家3A级社区社会组织。组织负责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周浦镇界浜村“花隐”咖啡店的店长。

“花隐”咖啡店位于界浜村2组,由一幢面积约70平方米的闲置农房改建而成,整体装修温馨而大气。除了常见的咖啡饮品外,这里的“界浜特调”别具一格,结合了当地的特色与历史文化,也展现了界浜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界浜村临近周浦花海,背靠迪士尼,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里的民宿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此,界浜村开发了农村闲置房屋租赁管理平台和民宿管理平台,增加村民收入,又保障租赁人的权益,最大程度消除影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隐患。

“花隐”咖啡店的落成,是浦东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又一实践。前期,界浜村牵头,与党建单位周浦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上海浦东江南村镇银行合作,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其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浦东江南村镇银行在人才、资金上给予支持,而界浜村则为项目提供场地支持。多方联动机制,也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

乡创+模式 打造创客之家

新场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发挥古镇联动乡村优势,以“乡创+”为路径,建成了全市首个乡村创客中心,探索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乡创新南模式”,其中也有浦东社会组织参与的身影。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乡创乡村振兴促进中心,是全区首家以“乡创”“乡村振兴”命名的民非组织。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促进中心以政策研究、人才培育、技能培训为核心,集乡创资源导入、创客落地服务与品牌孵化于一体,深入推进政社、社企间的交流合作,研发了多门培训类、实践类课程,服务于乡村振兴。

今年3月,由新场镇人民政府、蚂蚁计划团队共同打造的全域乡村振兴运营服务在新场镇正式启动,新场蚂蚁乡创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新场镇乡创振兴建设从“重创建”迈入“重运营”的新阶段。

新南村以“乡创+”为路径,以人才振兴为动力,引入创客公司,依托社会组织、企业、院校等多方力量,通过盘活、赋能、融合等手段,逐渐形成并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样板——“乡创新南模式”,不失为一次全新的有益探索。

浦东新区民政局表示,参与乡村振兴是社会组织提升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各类社会组织要依据自身专业优势,发挥独特作用,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殊帮扶,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新区民政部门将重点聚焦助力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打造品牌项目,真正把项目做实做好、示范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振兴,助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