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史晨蕾:听民声,解难题的居民“知心人” (2023-04-20 )

近日,市民政局发布2022年度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推选结果,10名社区工作者获此殊荣。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
史晨蕾,现任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朱家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是浦东新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曾获2022年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市和浦东新区担当作为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史晨蕾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投身社区工作,一直将“群众无小事,小事当做大事办”作为座右铭,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在点滴日常的服务联系和坚守付出、破解难题中获得了居民群众的真心认可。
走一走,看一看,社区是她的牵挂
曾在四个居民区任职、在三个居民区担任书记,经历多个居民区,史晨蕾依靠这个法宝取得居民信任:每天上下班的前后半小时,她都会在小区内走一走,和居民们聊一聊,发现存在的问题,听听大家的需求。她常说,打理好一个居民区没有“一招灵”的捷径,“就是要用笨办法,下苦功夫”。
对于小区内的一些重点区域,即使居民不反映,史晨蕾也会放在心上。一直以来,社区里存在非机动车楼道充电的情况,阻挡公共通道不说,还容易诱发火灾。在2021年出台《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她决心要整治根除这一安全隐患,一方面联合物业、民警、城管,上门宣传告知禁止楼道充电,另一方面回应居民诉求,为小区增设室外充电桩腾出空间,并公示出充电点位示意图,居民日常充电更方便了,社区环境也更安全宜人了。
大家事,议一议,她治理社区有方法
社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大家的事就要大家商量着办。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史晨蕾都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不定期协商议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居民共同参与,形成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
小区建成时间长,存在二次供水设施老化、水箱污染等问题,为此街道启动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但在召开楼组长会议征询此事时,居民们却顾虑重重:有的居民担心房龄过久,“还经得起改造吗”;还有的居民认为工程量大,会影响日常生活。对此,史晨蕾把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二次供水改造能让居民喝上干净无污染的水,是好事,再难也要解决!”
面对居民的顾虑和担忧,她采取了“三步走战略”:一是召开骨干征询会,摸清居民的具体意见,取得社区治理核心骨干成员的支持;二是召开楼组长会议,发挥楼组长宣传带动作用,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与居民讲解改造方案;三是以点带面,先在部分楼道试点,再逐步推广开来。居民们直观感受到了改造的成果,由反对转为支持,最终改造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听民声,解难题,她是居民的“知心人”
史晨蕾虽然年轻,做起事来总是把群众放在心上,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她常说,要静下心来思考,俯下身去干事,才是给居民最好的回应,“再小的事,也要做得让居民安心、满意”。
在一次党员座谈会上,党员代表提出想要开通一条直通菜场的便道。这条道路早年在弄堂拆迁后实行封闭管理,本可以穿行的其他通道又都关闭了,买菜的单程距离从直线300米变成绕行1.5公里,许多居民反映不够便利,希望能重新开通便道。史晨蕾深入调研后发现,短短一条便道,历经土地收储等历史原因,造成所有权管理权“三足鼎立”。“问题总要解决,让老百姓满意就是我们的天职和事业”,于是,史晨蕾在反复踏勘、多方协商等多番努力下,终于重开买菜便道。更让居民暖心的是,便道不仅重新开通,还铺上了便于行走和小车拖行的沥青路面。
2022年下半年,史晨蕾又重新回到见证自己一路成长的朱家门居民区担任书记。作为街道最大的居民区,高层和多层共158个楼道,人口密度高、老年人占比高。如何当好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无疑是一场考验。对此,史晨蕾有信心,她说,要以对一枝一叶的真诚关注、一点一滴的持续改变、以“新”换“心”的扎实行动,来守民心、提品质、促发展,这也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好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