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老年生活注入色彩,浦东书院镇推动“睦邻互助”养老新模式 (2023-03-29 )

为农村老年生活注入色彩,浦东书院镇推动“睦邻互助”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农村地区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以“纯老家庭”为主的老年人,其日常生活照料问题日益凸现。为进一步缓解农村养老压力,2015年5月,浦东新区书院镇率先试点开展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建设,以“积极老龄化”和“快乐养老”为理念,以“自愿、奉献”为基本点,以“自主管理、整合资源、适度扶持”为原则,以“保基本”对象为重点人群,探索发展“睦邻互助”的农村养老非正式照料体系。目前已建成90个睦邻点,共吸纳成员2700余人。

一、抱团取暖,扩大“点”覆盖

睦邻点作为一种群众自治、政府扶持、多方参与下的良性发展模式,成为了基层村居委日常工作联络站,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外灶村阳光睦邻点是书院镇首个睦邻点试点,也是全区首个挂牌的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该睦邻点包含8户农家,大多为“纯老家庭”,以邻里互助方式“抱团养老”,闲暇时一起聚会活动,农忙时一起收割播种,生病了相互照顾,有困难出谋划策,在点长的带领下,“伙伴”们生活更加充实,心情更加愉快。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书院镇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结合村居党建延伸服务点、妇女之家、美丽庭院建设等契机,因地制宜挖掘和培育新的睦邻点,以点盖面,逐步扩大至每一个村居。

二、分类培育,发挥“点”作用

书院镇鼓励睦邻点积极发挥成员特长,形成各自特色。如中久村“久之缘”睦邻点创办者苏阿姨是一名舞蹈爱好者,在她的带领下,睦邻点成立了一支舞蹈队,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比赛,并取得好成绩。比赛之余,她们会与周边养老院联谊,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上精彩的演出,为老人们送欢笑、送温暖、送爱心、送真情。此外,还有喜爱旅游的阳光睦邻点、擅长文艺的幸福睦邻点、手工编织一绝的芳香园睦邻点、喜欢热闹的开心睦邻点等等。每一个睦邻点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书院睦邻大家庭百花齐放、温暖有爱的和谐画面。

在睦邻点里,既可觅得知音,让老人们从家中走出去,打破界限隔膜,彼此互帮互助,成为生活中的良友;又能增长见识,通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享受的各类服务,扩大了知识面,为原本单一的农村老年生活注入一抹新色彩。

三、积极扶持,注入“点”活力

资金方面,镇财政将睦邻点建设纳入预算,设立专项经费,保障睦邻互助点有序、长效地发展。同时结合“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延伸公共服务触角,将资源下沉至睦邻点,形成菜单式“服务包”内容,供睦邻点按需“点单”选择,真正将服务阵地建到家门口,为睦邻点服务注入新活力,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如健康卫生——社区卫生院入点服务,提供健康普查及医疗咨询;救助保障——社保中心入点宣传,解读最新救助保障相关政策;文艺演出——文化中心送戏进点,聚起周边百姓共赏精彩演出;兴趣活动——生活服务中心走进睦邻点,“非常惠生活”西点烘焙、多肉种植活动征服老人心等。同时,书院镇尝试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服务的方式,打造“睦邻爱家”项目,帮助各睦邻点组建骨干队伍、配送丰富的活动内容,拉近了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熟人社区”为概念的睦邻点满足了不愿离开家庭,但又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层次需求的农村老年人,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睦邻点的建设经验为书院构建新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帮助党委政府找到了切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