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开上云端,黄浦五里桥街道实事嵌入民心 (2023-01-30 )

社区居委会是否可以增配血氧夹、制氧仪?社区互助药箱是否可以制度化推广?“一网通办”自助办理端能否延伸进社区,方便老年人就近办理民生业务?近期,一场“云三会”在五里桥街道云端“议事厅”举行。聚焦近期所需所盼,居民们畅所欲言,街道相关部门也根据大家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析,以提升后续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度。

上世纪90年代末,为解决“一条泥泞弄堂”的改造,五里桥街道创设了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的“三会”制度。如今,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的“三会”制度,不仅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且成为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的重要法宝,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三会”越开越灵活,参与主体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好用管用,在全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三会”开到了“云端”。

居民们可以在市“社区云”小程序的“云三会”功能模块中翻阅“三会”召开过程中的会议资料、投票结果、公示情况等,会议召集人可进行线上存档。所触及的议题也越来越广泛,从“身边事”到“社区事”。特别是聚焦黄浦区率先提出的“10分钟社区生活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理想景象。

有沿街商铺业主提出,希望可以有符合五里桥特色的网红打卡点,营造良好的业态氛围;有园区工作者提出,希望生活圈在兼顾为老服务的同时,凸显青年元素,激发青年人在社区创业就业的意向;还有居民关注到“一街一路”规划和建设。各类意见林林总总共有近千条。

“对五里桥这样的老龄化社区而言,有如此参与率,说明这样的共商共议形式是有吸引力的。”街道将这些意见细致分类,逐步细化落实到方案设计与后期工作中。比如,在颐乐街区党群服务站内,设立起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延伸点,开设“党务、政务、居务”服务窗口,在解决居民就近就便办理事务需求的同时,主动为居民提供小家电修理等便民服务。又如,联合8号桥文创产业园区开展银杏创意文化节,将街区特有风貌与街道文化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相融合,既为街区文创企业展示搭建平台,也让居民在“赏”银杏、“踏”银杏、“品”银杏、“绣”银杏、“饰”银杏中感受街区人文魅力。

五里桥街道表示,目前已明确了关注老年生活品质、完善细分养老服务,科创文创双轮驱动、社区发展注入活力,增加居民幸福指数、提升街区颜值温度,传承民族工业文脉、焕新世博滨江发展等“10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具体建设目标,同时结合“一街一路”建设,将这个“10分钟社区生活圈”描摹、落实得更为精巧,更贴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