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到“参与”,居民自治为普陀万里街道香泉居民区带来大变化 (2022-11-21 )

从“旁观”到“参与”,居民自治为普陀万里街道香泉居民区带来大变化

2015年诞生至今,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居民区的“一品香泉”自治品牌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要说起这七年时间给小区带来的,从环境风貌到邻里氛围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居民参与意识由“从动轮”到“主动轮”的深度转变,每一位迈出自家小门、融入社区“大家”的居民,成为努力构建“美丽家园”的建设者,让这个大家园变得越发温暖,显得更加清晰。

居民参与、共治共管有效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无论是“从动”,还是“主动”,说起小区变化的驱动力,大家总会众口一言地表示,就是在党旗的引领下,社区达人找到了把自己力量汇到一起的“质心”,自那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分散“分力”融合成了难必克、战必胜的“集体合力”,并因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共同名字——“一品香泉”自治家园理事会。

“我们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项目始终,党总支、居委会仅对各项流程进行把关,具体事项全靠理事会及居民和第三方沟通完成。”香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一语道出了包括民心亭改造、彩绘上墙、羽毛球场建设在内的“香泉七品”项目内容,之所以能够成为自治典范的共性原因。

作为广受大家喜爱的小区“微更新”项目——民心亭改造,便是充分体现“大家事大家议”的典型案例,从最初的自备桌椅、临时布置的杂乱到现在风格一致、错落成景的有序,充分体现了自治家园理事会“开门听意见,民主做决策”的真诚与自信,从而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想法”落地成“实操”的成功实践,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我是小区一份子”的思想自觉,渐渐成形。

长效管理、延续热情不断提升自治品牌“社会效应”

从一股热情到长久动力,离不开对案例从盆景塑造到制度建设的提炼再造。同样还是以民心亭为例,改造后的亭子并没有止步于“景点”功能,而是被营造成了畅所欲言的“舆论场”。“一品香泉”自治家园理事会理事长表示,“改造完成的民心亭,是我们展示居民自治的具象成果,也是我们推动大家持续参与的最好样本,所以在这里召开的自治会议总是特别有成果。”在这里,小区居民广开言路、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的身份转变,让“向心力”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大。

“吸引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激发群众主动参与

于香泉居民区里的变电站白墙,就是通过集体“头脑风暴”的智慧碰撞,这才有了现在的出新出彩。在“太空遨游”设计主题获得大家同意后,自治家园理事会又再次邀请儿童为彩绘墙“画龙点睛”,小小美术家们用画笔勾画出了“未来生活的美好”,也画出香泉居民区的幸福蓝图,通过吸引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激发了居民的主动参与。

有广度、深度、厚度的可操作可持续的自治品牌,让自治共治的理念成为习惯与共识,沉淀进了居民们的思想行动与工作生活,这一切汇集在一起,推动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社区美好蓝图以最快速度来到每个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