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慈善典型风采录|一个鸡蛋的暴走:徒步筹款,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平等发展 (2022-09-08 )

上海慈善典型风采录|一个鸡蛋的暴走:徒步筹款,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平等发展

“中华慈善奖”由民政部主办,是中国慈善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参与力度最高的奖项。自2005年设立以来,至今已举办了十一届评选表彰活动。上海积极参与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申报工作,精心筹划组织,对上海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在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中,上海地区被授予荣誉的共有个人20人,企业25家(次),慈善项目12个,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示范性的慈善典型,在上海地区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在“上海慈善周”期间,我们一起走近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

“一个鸡蛋的暴走”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品牌公益项目,旨在通过12小时50公里的徒步筹款,支持与培育儿童公益项目,帮助0-18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平等发展。“一个鸡蛋的暴走”坚持快乐自主有成效的公益理念,让参与者实现个人挑战和公益参与的双重价值,让公益组织提升传播与服务的专业能力,让儿童在制度保障、专业服务与社会关爱中真正受益。

疫情之前,活动每年都有4000名左右的队员,自发地用挑战自我的形式冲刺50公里,积极发动自己朋友圈及人脉网进行公益筹款。每年活动现场还会动员450名左右的志愿者协助,包含自驾、摄影、医疗、指路、打卡、骑行、采编等多个岗位,保障活动的顺利运行。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项目积极开拓线上渠道,推出战队挑战、捐步打卡等轻参与形式,不再受地域限制,全国的热心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参与度。2021年,项目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1200万人线上参与,达到了历史人均筹款额最高峰。

“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负责人、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看来,好的公益项目应该具备四个要素:首先公益项目要“因需而生”,社会需求要真实存在;其次,解决方案逻辑必须自洽;另外,项目落地非常关键,要确保能够达到项目最初的目的;最后,一个好的公益项目还需要面对捐赠人、受益人和利益相关方,能准确传递和沟通公益价值。

“‘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是一个典型案例。”王志云说,项目最开始面对的问题就很聚焦,就是回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问题。通过项目落地,帮助儿童应对了“隐形饥饿”等营养不足问题。与此同步,“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本身也在不断优化和演变。比如孩子年龄段的延展,最初项目针对的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后来经过项目评估,加上国家营养午餐等资源开始有投入,项目方发现,与小学生相比,学龄前儿童蛋白质的补充更为紧迫,项目内容随即进行更新。

12年来,项目所筹善款通过资助儿童领域公益服务机构与项目,帮助当地公益机构更好地服务当地困境儿童,让0-18岁儿童健康成长、平等发展。项目主要服务群体包括中西部地区家庭监护缺失与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全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不同类型儿童。

在众多公益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鸡蛋的暴走”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网页新闻与微信传播累计900余篇,百度关键词366万余条。2021年活动期间首次进行12小时直播,整体浏览量破1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