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老”社区遇上“小”先生,撬动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2-02-11 )

宝山泗塘五村第二居民区建立于1994年,小区居民多以老年人、新上海人居多。当“老”社区遇到“小”先生,迸发出“新”动能,撬动社区治理“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带领着孩子们亲身融入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老旧小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党建引领,全家参与积极助推社区治理新局面

一是骨干助力,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牵头成立“小先生护航号”志愿服务队,将社区骨干、党员志愿者召集起来,共同探讨活动形式,明确各类活动责任人。居民区党总支的高度重视、社区志愿骨干的倾情加入,为小先生各项活动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是细化服务管理,统筹活动资源。结合小先生通关打卡要求,统筹协调,依托自治办、妇联、团工委、关工委等多个条线,为实现小先生活动内容多样化提供多种方案。

三是大手牵小手,共创社区治理“新”面貌。“最美清道夫”活动是第一场社区小先生组织化活动,父母们一边积极踊跃给孩子们报名,一边热情咨询能否成为志愿者,陪小朋友一起参与小区环境整治活动。年轻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他们主动关心起社区发展,热情地向居委提出“建议”。小手牵大手,小先生活动极大地拉近了社区与家庭间的距离。

沉浸体验,寓教于行助力化解小区治理“顽疾”

“飞线充电”乱象一直是老旧小区的通病,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先生家庭涌入社区,从一个个小家为发力点,助力小区消防安全,化解社区治理难题。邀请社区民警走进社区,给小先生们开展了一堂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用人员伤亡数据和血淋淋的事故事实给大家敲响消防安全警钟,讲解了灭火器和消防面具的使用方法,有效提高了居民应对突发事故时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技能。在消防演习结束后,居委干部积极引导,鼓励“大志愿者”们带着“小先生”挨个“跑”楼道,亲身体验排查安全隐患,提醒居民收起飞线,告知其飞线充电的危害性,一起对“飞线”说“NO”!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助力打造敬老爱老型社区

老旧小区场地、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有限,如何更好地推行社区小先生制?结合小区老年人居多的现状,以此为突破口,化劣势为优势,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奉献爱心”系列活动。一方面,居委定期开展小先生“暖心慰问”活动,小先生们可提前预约,走访高龄党员、看望社区孤老,听爷爷奶奶讲红色故事,为老人送去温暖与祝福。另一方面,居委鼓励小先生们在家里就要关爱老人,争做尊老敬老的“服务小能手”和“家务小帮手”。“服务小能手”,鼓励小先生们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洗脚敲背,聊聊天谈谈心,用孝心拉近与祖辈之间的距离。“家务小帮手”,鼓励小先生们担起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洗碗、扫地、拖地,身体力行为家中长辈分担家务。

居民们“认可”了

小先生们亲身参与楼道清理、创全创卫、垃圾分类、劝阻不文明现象、为老服务,用实际行动发扬“主人翁”精神,如同一阵暖风,吹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心里,收获了居民们的认可与感动。

志愿队伍“年轻”了

小区的志愿者原来大部分都是已经退休的阿姨、爷叔们,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伴随着小先生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已有多名家长志愿者向居委表达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向,并进行了信息登记。以年轻家庭为代表的新生力量逐渐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志愿队伍“年轻”了。

“1+X”的亲子效应为杠杆,撬动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小先生代表一个家庭的“1”,“X”则代表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以小先生为核心组成的关系链。社区小先生各类活动的推行,让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增强了小先生及其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幸福感。下一步,社区将尝试社区活动方案交由家长志愿者们自行设计、组织,居委会则充当“后勤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孩子们“当好小先生,教会全家人,带动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