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上海5家社会组织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2022-01-21 )
日前,民政部发布第四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名单,共有281个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其中上海有5家社会组织获此殊荣,分别是: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
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
祝贺以上社会组织!
这5家社会组织以专业服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上海社会组织活力,展现了上海社会组织风采。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成立于2010年12月28日,是由上海基金行业相关业务单位发起并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社会团体,5A级社会组织,也是中国第一家地方性基金行业自律组织,现有会员单位 256 家。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以下简称“公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组织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独具特色的工作。坚持党建工作统领,把党建融入到公会自律管理、投资者教育、行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四史”教育、抗疫事迹学习、“我为群众办实事”等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汇聚行业党建活动百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过万。
公会引导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截至目前,上海基金业共计开展500余项公益慈善项目。疫情期间,引导行业捐款、捐物超1亿元;发起设立全国首个行业性“上海基金业致敬白衣天使专项基金”,筹集4700多万元,用以资助和表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上海市提名奖。
牵头编写全国首部官方文件《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中英双语)》,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向全球发布。首创第一财经电视投教公益节目《基金时间》,反响热烈。
以“党建+投教”为特色的投教基地——上海基金业-陆家嘴金融城投教基地,被评为省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近五年来,公会获国家、市级荣誉近十项。
公会在抗疫、投教和国际资管中心建设上取得的突出成效,多次被学习强国、新华网、文汇报等近40家全国主流媒体报道和转载。
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SCMC)(以下简称“调解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28日,5A级社会组织,致力于帮助中外经济主体调处在贸易、投资、金融、证券、保险、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房地产、工程承揽、运输以及其他商事等领域的争议。
调解中心设立了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国际贸易及投资、金融等六个专业委员会。与欧盟知产局上诉委员会率先在全球共同推出了中欧知识产权联合调解机制,与全球最大的调解与仲裁机构美国司法仲裁调解股份有限公司(JAMS)共同制定了《国际商事调解规则》并组建了“11+11”中美国际商事联合调解专家团队,为探索全球现代化治理提供中国经验。2019年,引领发布全国首个《商事调解规则团体标准》,在全国树立良好典范。
基于调解中心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和助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调解中心成为了最高法院司改办确定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课题单位以及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特邀调解组织,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与四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至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的调解组织。调解中心以承接商务部大力支持的海外法律服务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参与构建海外法律服务网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公益”)成立于2009年12月17日,5A级社会组织。联劝公益持续致力于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公众参与公益的道路,将“要务实、须做深”作为自身工作准则,通过线下大型活动、互联网筹款、统筹资助等方式帮助优质公益项目走进公众的视野,助力贫困弱势群体。
基于“让更多人、更快乐、更自主地参与公益,成为美好社会+1的力量”这一愿景,联劝公益在国内推动实践创新的募款机制——联合劝募,即以社会问题为导向,集结众多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自下而上开展劝募活动,并通过高度问责的方式将募集到的慈善资源统筹分配给公益组织,帮助公益组织成长。同时,联劝公益通过多元的公益方案,激发公众潜能,促使公益参与者成为整个社会正向改变的驱动力。联劝公益捐赠收入由成立之初的420余万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1.58亿元。2010至今,累计捐赠收入超6.64亿元,捐赠笔数超5976万笔,公益支出超过6亿元,累计支持了2528个次公益机构,4142个公益项目。
联劝公益凭借专业高效的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平等多元的合作态度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业内同行、社会公众的认可,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
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93年6月26日,5A级社会组织,协会坚持高标准办会、高起点发展、高品质活动、高价值发展“四高”可持续发展战略。
协会建立了“公共服务、专业服务、专享服务、增值服务”四个层级的服务体系,为政府改革建言献策补短板,为企业成长赋能促发展,充分体现了协会服务价值。
协会先后经历了事业单位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建立了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使协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协会每年举办各类服务活动250多场,从招商引资、政策支持、调解纠纷,到对接资源、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协会的创新活力。协会打响了浦东总部经济服务品牌。2012年,搭建“浦东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为总部企业提供“集成、专业、精准”服务。
自2014年起连续6年开展“浦东总部经济十大经典样本”评选活动,92家总部企业的生动案例和具体实践展现了浦东总部经济能级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叠加、模式不断创新、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不断增强的态势,扩大了浦东总部经济的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协会制定了“高能级总部倍增计划”“总部资源协作计划”,在构建更高能级、更强辐射力的总部经济生态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连续四年协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开展招展、参展对接工作,组织了两届“浦东国际品质生活节”,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5A级社会组织,作为一家长期扎根于社区的基层社会组织,致力于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先后承接运行涉及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领域的40余个公益项目,受益群众200多万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会所、家门口的好去处”,打造睦邻家园2.0熟人社区,中心服务内容涵盖垃圾分类、老年人送餐服务、外来媳融入都市生活、妇女“两病”心理支持、社区突出矛盾调解稳控、社区残障人士服务、失独家庭关爱、高龄军休干部社区养老和功臣关爱等等。多年来,中心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中心较早探索内部自我管理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中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助力脱贫攻坚,对口湖南常德贫困地区、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两个村,并与正安县民政局开展共建联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自身联动群众的优势,进入25个社区宣传防疫,做好街道疫苗接种点的日常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