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更智慧,“新基建”助力闵行居民共享品质生活 (2022-01-09 )
老旧小区停车难、非机动车充电难、社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居民生活垃圾回收不方便……为解决这一系列社区管理难题,更高质量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闵行区以“社区新基建”工作为着力点,坚持开拓创新,整合共享资源,探索科技赋能,全力提升社区智慧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智慧提升体系
闵行区制定贯彻落实《上海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组织召开社区新基建工作专题部署会,明确加速推进社区智能化建设的五大行动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挂图作战”的方式,按图督导、按图推进,实行目标任务、重点项目、时间节点“三上墙”,以具体化、图表化、形象化的工作方式,全过程记录项目建设情况。推行绿、黄、红灯“三色管理”,积极协调加强督办,并建立信息月报制度,七大区级部门每月对标对表,加强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十大应用场景建设。
拓展丰富智慧场景应用
深化“社区云”服务场景应用。一是助力提供精准服务。指导基层以“社区云”的基础信息为底数,排摸外来人口信息,核实疫苗接种信息,提高居村委工作效率和服务精准度。二是基层换届信息共享。指导574个居村委在“社区云”上建立18256个居村民小组,并将线下7514条公示信息同步推送微信端居社互动平台。三是开展接待联系走访。结合“四百”活动,为居村干部、养老顾问、救助顾问等开通账号3195个,居村全年走访接待85313人次。
试点推广智能机器人养老服务设施综合应用场景。在上海(闵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试点运行消毒、导引、测温、陪伴等智能机器人服务场景应用。在马桥镇敬老院落地智能机器人应用,配置了11台智能机器人设备,工作区域分布10个楼层,涉及面积约1.4万平方米,服务老人约250名,涵盖亲人视频通话、药品配送、室内消毒、人员出入管理、夜间安全巡逻等。
有效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推进社区智慧养老。一是推进智慧社区长者食堂建设试点。在梅陇镇上中西路、古美街道美乐汇、莘庄镇莘松社区等7家社区长者食堂建设智慧食堂,深化智能助餐场景应用,智能结算、膳食分析、人脸识别等功能日趋完善,提升老年人便捷就餐体验。二是推广落地“智能相伴”服务场景应用。广泛开展“智能相伴”服务场景宣传,落实1217户老年人家庭“智能相伴”服务场景应用;依托IPTV,老年人通过视频、图像、音频等智能互动服务,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务。
完善社区智能末端配送。在七宝镇、颛桥镇、马桥镇试点设置住宅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箱,推进规范化管理和运营。3个街镇5个小区累计回收塑料、纸张、玻璃、纺织物等可回收垃圾9.9万公斤,进一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推动社区智慧能源设施建设。在43个住宅小区开展非机动车库智能改造,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督促物业企业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处置车辆乱停放、充电不规范等安全隐患,确保电动自行车库使用安全。
推进智慧电梯建设。积极落实3590台智慧电梯远程监测接入;在电梯轿厢加装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电梯运行和开关门信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为33409台电梯张贴“智慧电梯码”,33320台电梯实现无纸化维保。发动辖区内199家电梯维保单位,对3900余家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进行逐梯备案绑定维保小程序,实现电梯的智慧监管。
推广社区智慧停车。接入社区周边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的动静态数据,方便社区居民停车,缓解停车压力。落实公共停车场电子收费系统支付接入268户企业,推进停车错峰共享线上签约18户企业。
丰富应急管理智慧场景。一是智慧消防设施建设。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为新虹街道华美、航华地区老旧小区的20个智慧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在30个小区开展打通消防车通道综合治理行动,强化消防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提升抢修队伍优质服务水平。开展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提升抢修时间管控和移动终端配置使用熟练度。共出动一体化抢修20480次,全年平均到场时间17.25分钟;今年9月起,抢修移动终端配置使用率达100%。
闵行区将持续优化社区新基建的设施布局,加强供需资源对接,为新基建的项目推进赋能,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机制,落实社区设施长效管理,确保社区新基建推进有序有力,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