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区养老服务,闵行古美打造“全融通”范本 (2021-08-17 )

近几年来,古美路街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动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以“城市家园党建”为引领,以“嵌入式布局,开放式运营”为路径,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闵行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东风,提出建立“全面覆盖、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全融通”养老服务格局,探索出一条养老服务品质发展的新路径。

以“全”为基础,实现全覆盖的嵌入式服务布局

街道紧扣需求,合理规划,努力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全覆盖、养老服务项目的全覆盖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全覆盖,力求打造“15分钟古美老年宜居生活圈”。

一是因地制宜,完善布局

将散落在社区中的公房集聚起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落实土地、租金等支持政策,初步完成“33641”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辖区内现设有3家养老院,3家长者照护之家,6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1个居民区为老服务站,以及1家社区长者食堂,7个社区助餐点,5个社区睦邻点,7个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

二是开放服务,提高效能

率先在全区提出养老机构“开放式运营”的理念,将机构内闲置的空间和优质资源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做实并拓展“6+X”(助浴、助洁、助餐、助医等)服务。设立“乐龄互助站”等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提供更多精准服务,提高机构资源服务效能。

三是建设“记忆家”,社区更友好

以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创建为重点,继续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发挥“古美记忆家”的专业照护作用,建成示范小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宣传、筛查、干预、转介等全流程服务。同时对辖区公共区域内不便于老年出行或有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大力宣传推进老年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以“融”为手段,打造资源融合的服务业态

街道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将养老服务政策、机构资源、企业专业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为满足多元养老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支持。

一是信息与服务相融合

建设古美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开展养老大数据服务应用,将信息化服务平台与居家上门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相融合,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家庭床位与护理床位相融合

探索家庭床位和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两床合一”,提供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康复全过程服务,实现老人健康数据共享,医养资源融合优化。

三是体医康养相融合

探索建立古美智慧体养中心,中心运用健康大屏和智能系统,建立老年人“一人一档”智慧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体育运动建议,并提供动态指导追踪。还提供线上与线下的完整心理关怀与指导课程,并与医疗机构建立慢病管理的数据通道,满足社区老年人体锻、康养、转诊多方面的需求。

以“通”为目的,实行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模式

街道积极尝试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通辖区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渠道,通过“三个一”实现社区全盘资源的互联互通。

一是依托“一网全覆盖”平台

引进更多社会化资源,组建“爱心助老联盟”,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探索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市场化社会力量与养老服务需求的互联互通。

二是建设“一问全知晓”队伍

形成“1+6+41+N”网格化养老顾问队伍。除设立1个“养老顾问工作室”外,同时在6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1个为老服务站开展养老顾问的配置、培训工作,直接把更权威、便捷、精准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三是构建“一餐全服务”模式

将社区食堂的系列服务辐射至各助餐点。建成了闵行第一家智慧助餐食堂,实现智能结算和人脸支付。试点开发送餐APP监管送餐全过程服务。同时开展“食养结合”系列活动,提供膳食健康指导、定期养生讲座、节令限定养生餐等服务。还叠加社区养老顾问、独居老人集体庆生会等内容,满足社区老年人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古美路街道通过构建“全融通”养老服务格局,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整体质量,真正实现“养老零距离,颐居在古美”的目标,打造大城养老的古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