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风采|上海市益善殡仪馆张月宁,以至精的服务至诚的态度奋斗在殡葬一线 (2021-06-19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上海民政党员干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积极参加人民城市建设和推进上海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精神风貌及重要贡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6月1日起,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政风采”系列报道,营造“学典型、当先进、作奉献”的浓厚氛围。
张月宁,上海市益善殡仪馆后勤组组长。2004年11月进入上海市益善殡仪馆工作后,张月宁曾先后担任礼厅服务组、炉化接待组组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2008年8月,张月宁在全国民政行业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得表彰;2008年11月,她代表上海殡葬系统参加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银奖;2011年取得插花员高级证书;2013年,张月宁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6年取得殡仪服务员技师资格。
用优质服务,诠释“亲情益善”内涵
张月宁刚进益善殡仪馆时,岗位是礼厅服务员,每天除了协助家属开好追悼会,就是打扫礼厅内外的卫生。但她丝毫没有放低对自我的要求,不仅保质保量完成常规工作,还经常为班组着想,为单位考虑,思考如何提高殡葬服务满意度、如何提升企业形象等问题。正因如此,她有着更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使命感,为丧属服务时更能凸显“亲情慰亲人”的职业理念。
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人匆忙来到益善殡仪馆的服务礼厅,说是来参加一位陈姓老人的追悼会。张月宁翻遍了订厅记录却发现当天并无此人,于是她迅速赶到炉化部,通过电脑查询才知道陈姓老人的追悼会是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这位老人跑错了殡仪馆!看着老人焦急无助的神态,看着她颤颤巍巍的身影,张月宁心想如果让她独自赶往龙华不仅会误了追悼会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她先耐心地安慰老人,然后迅速去联系了一辆龙华来益善的工作车辆并亲自把老人送上车,最终老人安全地赶到龙华准时参加了那场追悼会。
用更高标准,培育“青橄榄”品牌
张月宁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在打扫卫生、布置礼厅时,在保持治丧环境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努力创造静心暖人的氛围;在追悼服务上,在完成工作无投诉的基础上,把服务提升到帮助每个逝者完美谢幕的高度;在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手语、插花等多种技能,以便为逝者家属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张月宁灵光乍现,决定用“青橄榄”作为益善馆礼厅服务的品牌名称。古语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青”具有最高的境界,而“橄榄”是社会大融合的象征,“青橄榄”则寓意通过提高软硬件的水平,以至精的服务至诚的态度服务逝者、抚慰生者,继而达到大爱殡葬的境界!在她的带领下,服务组的整体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09年,该服务品牌在市殡葬服务中心最亮服务窗口评比中得到了评委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用周到细致,为职工筑起“贴心港湾”
2016年,张月宁竞聘成为后勤组组长。后勤组是益善总务部的一个班组,负责业务商品采买供应以及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包罗万象,内容烦杂。她认为,只有先服务好职工,职工才能更好地服务逝者家属。她深入到员工中去,主动征询大家对后勤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把工作做实做细;她发现花店同事们的布手套很容易湿,就赶紧挑选手掌心有橡胶的手套加强大家的劳动防护;疫情初期,各种防疫物资紧缺,张月宁和总务部的同事们一起想办法,大年初一骑电瓶车奔波于卖场、药店紧急采购备货,不仅保障了单位职工的防疫物资供应,还为几家兄弟单位解了燃眉之急。后勤组用周到细致的服务,让职工们感受到了来自单位的温暖,也因此荣获了市民政局“先进职工小家”称号。
张月宁说:“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不做则已,做就要把它做好。”正是这种态度,工作时她总是多想一步,多做一些,也正是这种态度,决定了她收获更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