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28个上海孤儿抚养长大,柔弱之肩扛起国家诺言 (2021-06-03 )
5月2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全票通过相关议案,决定授予都贵玛同志“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6月2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向都贵玛老人颁授“上海市荣誉市民”证章、证书。
79岁的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民,蒙古族人。
1959年至1961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食品严重短缺,婴幼儿遭弃养现象增多。内蒙古先后收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婴幼儿,其中从上海出发的婴幼儿约1800名。草原上的额吉向远方的孩子张开怀抱,第一批送到内蒙古的孩子很快都被领走了,身体不好的孩子到了草原,先在育婴院休养,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被招进了临时建起来的育婴院,成为照看28个孩子的保育员,还没有结婚她就成为了母亲,独自抚养28个上海孤儿。这些孩子最小的刚刚满月,最大的也仅仅6岁,一个个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羔羊,都贵玛用温柔的爱和宽广的胸怀,给了孤儿们第一个家。
从喂奶、喂饭到护理拉屎撒尿,她整夜不眠不休,将孩子们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净利索,一有孩子生病,不管外面天气如何恶劣,都贵玛都会跳上马背到医院去,人们常常见到,年轻的都贵玛在深夜里骑着马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
就这样草原额吉用自己的大爱,践行了“接一个,壮一个”的承诺,来自南方的孩子们熬过了草原上的风霜,抗住了北方的寒冬,一个个都长得结结实实、健健康康。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都贵玛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孩子,别人就接走一个,她经历了28次痛苦离别,她将28个孩子抚养长大,自己却还是孑然一身,但是她说,母爱让她的生命变得充实而幸福。
如今在各地从事不同工作的都贵玛的儿女们同样对这位老阿妈难以割舍,28个孩子早已经成家立业,他们想接她到城里居住,都被她谢绝了。
牧羊、拾粪、挤奶,如今都贵玛虽然步履蹒跚,但她不愿离开草原,她要继续守护这片绿色天地,和乡亲们相濡以沫地生活。都贵玛总是说,草原上像她一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草原人民没有辜负祖国的嘱托。
以都贵玛为原型的大型话剧《国家的孩子》、电视剧《国家孩子》、电影《海林都》等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外许多奖项,她的事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都贵玛是内蒙人民精心养育从上海出发的1800名弃婴弃儿的杰出代表,她的爱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情厚意和为国分忧、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成就了一段蒙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佳话。她为上海社会福利事业和对外合作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9年和1983年,都贵玛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出席了全国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接见;2005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荣获中国儿童基金会“爱心妈妈”称号;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都贵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