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入新居、考上学校!是他们让这位“困境儿童”双喜临门 (2021-05-28 )
坚持全面关爱,落实精准帮扶。一直以来,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十分重视对困境儿童的关心、关怀和关爱,不仅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帮扶,还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当再次听闻小华(化名)的近况时,他已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也和外公外婆住进了安定的居所,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为他感到开心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天山路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
小华生活在联建新村,当时他的父亲和继母已相继过世,他是跟着继母年过八旬的父母生活的,三个人就挤在一间不过8平方米的房间里,其中除了一张大床就只有一面衣柜和一些堆放着的零碎杂物,看起来十分的拥挤。这样的环境给他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也让抚养他长大且本就对他疼爱有加的外公外婆十分心疼,但两位老人的身体也不太好,退休工资扣除三人的衣食住行和医药费就所剩无几了,拮据的生活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但好在这一情况通过楼组长的反映,很快被联建新村居委会了解到,居委干部和社区救助顾问随即上门进行慰问,并经过多次、多方了解情况后,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时反馈。最终,根据小华的实际情况,街道将其纳入“困境儿童”帮扶行列,并为他申请了相关的政府补贴和辖区企业开展的“一对一”项目等,从学习辅导、心理关爱、经济帮扶三个方面进行精准的帮扶。
“我们年纪都大了,很多政策都不太了解,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很感谢街道和居委会主动关心、帮助我们。”如今小华不仅考入了心仪的学校,也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环境相对较好的安定居所,这让他和外公外婆的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在开心之余,他们对居委会和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天山路街道内现共有困境儿童共49名,是全区街镇中数量最多的。为进一步改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街道从完善机制、配备专业人员、集合社会力量、启动创新活动等方面落实保障。
其中,就充分发挥居民区、学校、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分层分级困境关爱保障机制。并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建立了困境儿童临时照护点,配备了玩具、儿童床、沙发、卫生间等设施,一旦发现遭受监护侵害、无人监护或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的孩子,第一时间将其安排在临时照护点,提供安全照料。此外,各居民区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儿童帮扶工作时能“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解决”。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工作人员积极排摸各家庭基本情况,发现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经济困难、心理关爱、课业辅导、家庭微改造等需求。于是自2020年6月起,街道联合长宁区社区救助顾问第三方“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对辖区内困境儿童实施个案服务和小组活动,目前已完成入户走访86次、线上心理辅导38次、线下英语小组115次、开展“两小时陪伴”一对一大学生线上辅导175次,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一阶段,天山路街道还将启动“童”舟共济困境儿童救助试点工作,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评估及建档服务、个案管理服务、成长小组服务等。同时,创新社会救助模式,打造“党建+困境儿童救助”服务资源平台,为辖区困境儿童提供形式多样的救助帮扶服务。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要实施。届时,天山路街道将在困境儿童帮扶工作上持续发力,不仅给予孩子们生活、教育、心理上的关爱,也不断探索资金救助、物资救助、服务救助等“造血”“输血”并行的救助形式,实现从“补缺型”救助向“制度性”救助转变,以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