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重固镇培育客堂间里的民心民生文化 (2021-05-06 )

城市有弄堂文化,农村有客堂情怀。“客堂间”是上海农村家庭用来接待宾客的地方,家人商议、共餐小聚、邻里串门等等,都离不开客堂间。

近年来,青浦区重固镇积极挖掘和培育本土化的村民自治阵地——睦邻客堂间,相继建成的58间“客堂间”,缩小了村级自治的治理范围,将“大单元”的村民自治延伸至“小范围”的村组,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基层自治体系,有效激发了乡村自治新活力,形成了富有重固特色的“客堂间”自治品牌,成为农村“微治理”新阵地。

话题共议,同论一桩事,提升村务参与度

重固镇睦邻“客堂间”坚持党建为引领,在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村民自治共治在基层的开花结果。

●“党组织”引领建设

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合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集村民各项正当利益诉求和生产生活困难,做好下情上报。

在客堂内建立“百姓说事”制度,开展“议民众事、集大众力、办群众事”活动,引导社区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还鼓励村民在客堂间为乡村振兴等镇内大事要事建言献策,特别是村民们通过客堂间调解纠纷、反映诉求,村里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掌门人”共建模式

“客堂间”设立在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村民小组长和老党员的家中,由他们担任“客堂间掌门人”,形成相对固定的轮流“坐镇”机制。每月由掌门人主持,组织和引导村民们对村里的房屋出租、“三大整治”等工作进行评议。

截至目前,“客堂间”共收集、梳理出近百余条针对农民建房、环境综合治理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意见、建议。

客堂间为老百姓拓展出了一条平等沟通、反映心声的新渠道,成为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零包袱”沟通的方式,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架起了干群联系的双向桥梁,打通了干群关系的“最后一米”。

空间共享,同饮一壶茶,走进乡村解乡愁

“客堂间”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社区文明风尚、居民邻里关系的一个缩影,百姓们都爱来这里“报到”,唠唠家常,互解心结。

●“进门来”邻里互诉衷肠

客堂间不但是村民们的公共客厅,更是来访美丽乡村游客们体验乡风民情的会客室。

只要主人在家,“客堂间”的门就一定是敞开的,村里人谁都可以进来坐坐,而且来者都是客,主人家一定会敬上一杯茶,并且热情接待。

许多村民这样表达对客堂间的情怀:大家聚在一起谈谈心、议议事,芝麻大点的事不用麻烦村委会,再说,我们相互帮助也是发扬好的优良传统。

●“请进来”构建幸福养老

重固镇还把睦邻客堂间打造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农村的“桥头堡”,提供村民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服务。

如提供邻里社交、非正式照料以及供需对接等方面服务,通过各类交流联谊活动建立新社交空间,开展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等服务,解决百姓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

文化共赏,同享一台戏,点亮幸福新生活

“客堂间”的创立和建设,为全镇各级组织服务群众提供了更为生动有效的舞台。

●小课堂,大用处

根据客堂间“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建设要求,定期面向村里的老年人开课,讲授区镇相关的最新信息、如疫苗接种宣传、农村土地政策、健康养生常识、育儿知识等内容,用接地气的方言形式传授给百姓,各村累计已开展400余场课堂活动。

●小剧场,大精彩

结合传统节日,在节目的编排、演员的阵容上,大力培育本村文艺爱好人士创作一批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突出“本土”和“原创”的特点,切实让群众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讴歌伟大时代,赞美美丽家乡,激励全镇人民全身心投入到精致小镇建设中去。

2020年,配送文化资源“三下乡”活动累计开展30余场次,累计受益人数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