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唐怀斌:深耕一线,用匠人精神磨炼甄别寻亲本领 (2021-05-01 )

致敬劳动者|唐怀斌:深耕一线,用匠人精神磨炼甄别寻亲本领

近日,市民政局召开2018—2020年度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21年上海“民政工匠”,2018-2020年度局先进工作(生产)者、局先进集体等。市救助管理站唐怀斌,局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处郝翔、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福利保障科作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今天起,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先进事迹。

2018-2020年度上海市民政局先进工作(生产)者

2021年上海“民政工匠”

市救助管理站唐怀斌

唐怀斌是一名为流浪乞讨人员等城市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受理接待、甄别寻亲、生活照料等服务的普通劳动者,自2000年从部队转业后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投身民政救助管理行业,在基层一线岗位一干就是21年。

勤学习、补短板,努力向“大国工匠”看齐

刚到救助站时,面对来自五湖四海、口音浓重、不太会自我表达,甚至精神失常、智力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唐怀斌深深感到自己在与他们交流、服务中困难重重,听不懂他们的乡音,理解不了他们的需求,不知道各地的发展特点和历史变迁,成为其中最大的障碍。 

为此,他以“大国工匠”为目标,一方面,刻苦钻研国家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方面的法规政策要求,做到熟悉涉及救助管理的每一条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多年积累的问询甄别方法;另一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学习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民族、地理、方言、风俗等各方面知识,掌握建国以来公私合营、三线建设等历史变迁要点。他将业余爱好和工作要求结合起来,一有空就收集观看央视纪录频道、科教频道等介绍各地山川、地理、物产、风俗的纪录片,每次护送出差都抽空去当地博物馆学习当地文化,去菜场、小镇听当地最接地气的方言。

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唐怀斌特别熟悉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江西、云南、湖北、山东等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流入地的文化、交通、地理、方言等情况。

勤思考、敢创新,提炼总结“甄别寻亲十二法”

为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一直是每一名救助管理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使命,但多年来一直依靠以老带新、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甄别“秘籍”,从未在方法上进行细致归纳。同时,近几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寻亲”手段为代表的诸多甄别寻亲方法层出不穷。如何针对每一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应用甄别方法,使寻亲突破口更早出现、甄别效率更高,成为唐怀斌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科里的同志们一起,把老一辈传下来的查询疑难受助人员身份信息的经验方法和年轻同志熟知的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了归纳和提炼,从察言观色沟通、地理痕迹剖析、现代科技导入、社会资源整合等四个维度,创新性地提出“甄别寻亲十二法”,该套方法荣获了上海市民政系统第六届“十佳服务品牌”,并被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广泛运用。

如今,唐怀斌作为市救助管理站“甄·爱”工作室的带头人,灵活运用“甄别寻亲十二法”,通过亲身教导和实战培训培养站内的青年寻亲骨干,同时大力发扬“市区一盘棋”的精神,与团队成员一起到全市各区指导和协助开展寻亲甄别。近三年来,共为3100余名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疑难受助人员开展了身份查询和寻亲服务,成功率超过了99.5%。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曾数十次对甄别成功的寻亲案例和感人故事进行了追踪报道。

率团队、勇冲锋,为“帮你找到家”逆行而上

流浪乞讨人员是民政服务对象中流动性最大、疾病防控意识最薄弱、行动轨迹排摸最困难的服务对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帮受助人员尽快实现团圆梦,唐怀斌带头近距离地陪同他们送医排查、安排食宿,开展甄别交流。

由于疫情时期社会管控措施的不断加强,许多数十年离家未归、从未办理过二代身份证的长期流浪人员被转送至救助管理站,他们很难通过人脸比对、DNA采血比对等现代技术手段甄别成功。面对比以往甄别难度更高、服务对象更多的严峻挑战,唐怀斌率领团队毫不畏惧地到集中隔离点和医院排摸寻亲线索90余次,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坚持面对面地开展交流问询,为40多名疑难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员、失忆失智人员找到了家。

这其中,有失忆多年,从15岁就外出,全国各地流浪了43年的贵州贵定籍受助人员;有前前后后查找了9个多月,1997年从家里走失,小时候生病导致听力障碍而且又是梅毒晚期病毒侵犯大脑的河南焦作“哑”老人;有不懈努力查找3个月,在上海走失8年的哑巴母亲,帮助她与为寻母考到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团圆……

2020年,在精神障碍等特殊人员占比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市救助管理站将全年无法找到家的受助人员人数从高峰时期的每年100余人下降到了2名,甄别成功率再创历史新高。

唐怀斌:回顾自己这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诸多感悟涌上心头。在我眼中,“民政工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是对本职工作无限热爱的情怀,是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技术的韧劲,是乐于奉献、十年磨一剑的境界。这是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我终身不渝追求的目标。



< script src = "/assets/shmzj2016/assets/plugin/stickUp/stickUp.js" >